登東山問謝安石

· 張弼
我登東山頂,酹酒問謝公。公有調馬路,我有下馬鬆。 公有白雲明月兩窈窕,我有蒙川醉石雙?瓏。 公當偏霸坐江左,我當全盛從飛龍。我生伊洛後,不敢恣情聲伎頹彝風。 我無邊徼寄,未試淮淝一搗符秦空。公之能事我若不可及,公之風流我亦不苟從。 東山名同地隔數千裏,我言曾入公之耳。青天望斷一蜚鴻,章江滔滔自流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酹酒(lèi jiǔ):以酒澆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 調馬路:指謝安石在東山時所建的馬道,用於調教馬匹。
  • 下馬松:可能是指作者在東山下的松樹旁下馬休息。
  • 白雲明月兩窈窕:形容東山上的景色優美,白雲和明月相映成趣。
  • 矇川醉石雙?瓏(méng chuān zuì shí shuāng líng lóng):矇川可能指某條河流,醉石指形狀奇特的石頭,雙?瓏形容石頭玲瓏剔透。
  • 偏霸:指謝安石在江左(江南)的權勢。
  • 飛龍:比喻皇帝,這裡指作者追隨的君主。
  • 恣情聲伎:放縱於音樂和歌舞。
  • 頹彝風:頹廢的風氣。
  • 邊徼寄:邊疆的寄望。
  • 淮淝一擣符秦空:指謝安石在淮淝之戰中大敗符秦(前秦),這裡作者表示自己未曾有這樣的軍事成就。
  • 風流:指謝安石的風度和才華。
  • 章江:江名,流經江西。

繙譯

我登上東山的頂峰,以酒澆地曏謝公致敬。謝公有他調教馬匹的路,我則有我下馬休息的松樹。 謝公擁有那白雲和明月下的兩処幽美之地,我則擁有矇川河畔醉人的石頭,它們玲瓏剔透。 謝公在江左擁有偏安一方的霸權,我則在全盛時期追隨飛龍般的君主。我雖生於伊洛之後,卻不敢沉溺於聲色之中,頹廢了風氣。 我沒有邊疆的寄望,也未曾試過像謝公那樣在淮淝之戰中一擧擊敗符秦。謝公的能事我自認爲難以企及,謝公的風流我也不能輕易追隨。 東山之名雖同,但地理位置相隔數千裡,我的話語或許曾傳入謝公的耳中。我仰望青天,衹見一衹飛鴻,章江的水滔滔不絕,自顧自地流淌。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張弼對東晉名臣謝安的致敬之作。詩中,張弼通過對比自己與謝安的生活和成就,表達了對謝安的敬仰之情。他贊美了謝安的政治才能和風流倜儻,同時也表達了自己雖不及謝安,但仍保持著清高的品格和對國家的忠誠。詩的結尾,張弼以東山之名和章江之水,寄托了對謝安的懷唸和對歷史的沉思,展現了一種超越時空的情感聯系。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