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寺留別二首

頻年孤劍倚江干,自笑風流舊漢官。 入座花香回檻曲,揮毫霜氣染林端。 可堪驪調三秋發,況復星軺萬里看。 後夜薊門深雪色,敢辭清夢到雞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頻年:多年。
  • 孤劍:孤身一人,獨自旅行。
  • 江干:江邊。
  • 風流:此處指文采風流,才華橫溢。
  • 漢官:漢代的官員,此處指自己曾有的官職。
  • 回檻曲:迴旋的花香。
  • 揮毫:揮筆,指書寫。
  • 霜氣:寒冷的氣息。
  • 林端:樹梢。
  • 可堪:怎能忍受。
  • 驪調:指離別的歌曲。
  • 三秋:指秋季的三個月,也泛指秋天。
  • 況復:何況。
  • 星軺:指星辰,比喻遠行。
  • 萬里看:遠望萬里。
  • 薊門:地名,在今北京附近。
  • 深雪色:大雪覆蓋的景象。
  • 清夢:清雅的夢境。
  • 雞壇:指朋友聚會的地方。

翻譯

多年孤身一人,依靠在江邊,自嘲曾是風流倜儻的漢代官員。 入座時花香迴旋在曲折的欄杆旁,揮筆書寫,寒霜之氣染上了樹梢。 怎能忍受離別的歌曲在秋日響起,何況是遠望萬里的星辰。 在薊門的大雪中,我不敢辭別清雅的夢境,生怕夢到朋友聚會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官場生涯的回憶和對離別的感慨。詩中,「孤劍倚江干」形象地描繪了詩人的孤獨與漂泊,「風流舊漢官」則流露出對往昔的懷念。後兩句通過對花香、霜氣的描繪,增添了詩意與離別的淒涼。最後,詩人以薊門深雪爲背景,表達了對未來旅途的憂慮和對友情的珍視,體現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樑元柱

樑元柱,召補福建道御史。三年,監北京鄉試。旋奉敕按雲南,便道歸省,連遭父母之喪,起補廣西參議,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見羅孫耀撰墓誌銘、吳元翰撰行狀。清黃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順德縣誌》卷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