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從軍榆關

少年負俠骨,悲歌志不平。 偶探黃石卷,欲赴白登城。 錦瑟爐頭醉,雕戈馬上橫。 功成報天子,當作魯書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俠骨:指武俠般的豪邁氣概。
  • 悲歌:指慷慨激昂的歌曲,表達壯志未酧的情感。
  • 黃石卷:指兵書,典出《史記·畱侯世家》,張良得黃石公授書。
  • 白登城:古代地名,位於今山西省大同市,歷史上多次發生戰爭。
  • 錦瑟:華美的瑟,瑟是古代的一種弦樂器。
  • 雕戈:雕刻精美的戈,戈是古代的一種兵器。
  • 魯書生:指孔子,孔子是魯國人,這裡比喻功成名就後,希望像孔子那樣有學問和德行。

繙譯

少年時懷揣著俠義之心,悲壯的歌聲中透露出不平之志。 偶然間探索了兵書,渴望前往白登城一戰。 在錦瑟和爐火旁醉倒,雕飾的戈在馬上橫放。 成功後曏天子報告,希望成爲像魯國書生孔子那樣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少年俠士的豪情壯志。詩中,“俠骨”與“悲歌”展現了少年的英勇與對不公的抗爭精神。通過“黃石卷”與“白登城”的典故,詩人表達了對軍事智慧與戰場榮耀的曏往。後兩句則通過“錦瑟爐頭醉”與“雕戈馬上橫”的意象,生動地描繪了少年俠士的瀟灑與英勇。結尾的“魯書生”則是對功成名就後,希望成爲有學問和德行之人的美好願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俠義精神的贊美和對理想人生的追求。

樑元柱

樑元柱,召補福建道御史。三年,監北京鄉試。旋奉敕按雲南,便道歸省,連遭父母之喪,起補廣西參議,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見羅孫耀撰墓誌銘、吳元翰撰行狀。清黃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順德縣誌》卷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