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孟秋十三夕家奉準提鏡乍發光與兒其振共瞻禮恭賦以紀其事
念發菩提願,應在夙世工。
茲誤落塵網,清飲冰露中。
一室各願力,輒應如叩鐘。
孟秋盂蘭前,此際天人通。
瑞相夜現光,將謂發衆蒙。
我有先嚴慈,皆以德淑終。
每感持法諦,哀廣冥福功。
願隨五毫彩,永住空界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菩提願:佛教術語,指追求覺悟的心願。
- 夙世:前世。
- 塵網:比喻世俗的束縛。
- 冰露:比喻清淨無染的心境。
- 願力:佛教術語,指發願後所產生的力量。
- 叩鐘:敲鐘,比喻得到迴應。
- 盂蘭:盂蘭盆節,佛教節日,用以祭祀祖先和超度亡魂。
- 天人通:與天界衆生溝通的能力。
- 瑞相:吉祥的徵兆。
- 先嚴慈:已故的父母。
- 德淑:品德美好。
- 持法諦:堅持佛法真理。
- 冥福:爲亡者祈求的福報。
- 五毫彩:佛教中五種顏色的光芒,代表五方佛。
- 空界空:佛教中的空性,指一切現象的本質是空。
翻譯
我心中懷抱着追求覺悟的願望,這應該是我前世的修行所致。 如今我誤入世俗的束縛,內心保持着清淨無染。 在這個房間裏,每個人的願望都得到了迴應,就像敲鐘一樣清晰。 在孟秋的盂蘭盆節之前,我與天界衆生有了溝通。 那個夜晚,吉祥的徵兆顯現了光芒,我以爲這是啓發衆生的時刻。 我已故的父母都是品德美好的人,我常常感激他們堅持佛法真理,爲亡者祈求福報。 我願追隨五方佛的光芒,永遠居住在空性的境界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佛教信仰的虔誠和對先人的懷念。詩中,「菩提願」、「夙世工」等詞語體現了作者對佛教修行的嚮往和對自己前世修行的肯定。通過「塵網」、「冰露」等比喻,描繪了作者在世俗中的心境和對清淨的追求。詩的後半部分,作者通過「盂蘭」、「天人通」等佛教節日和概念,表達了對先人的懷念和對佛教教義的堅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深厚的佛教修養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