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黃河

黃河回九曲,適郢乍經過。 積雨初添漲,無風亦自波。 人行沙岸小,樹近夕陽多。 爲愛滄浪曲,因之鼓枻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適郢:指到達郢都,郢是古代楚國的都城。
  • :剛剛。
  • 積雨:長時間的雨。
  • 初添漲:剛開始增加水位。
  • 無風亦自波:即使沒有風,水面也會自然泛起波紋。
  • 沙岸:沙質的河岸。
  • 滄浪曲:指古代的一首歌曲,這裏可能指代水邊的景色或水聲。
  • 鼓枻歌:敲擊船槳唱歌。

翻譯

黃河蜿蜒曲折,剛剛經過郢都。長時間的雨水使得水位開始上漲,即使沒有風,水面也自然泛起波紋。人走在狹窄的沙質河岸上,夕陽下的樹木顯得格外多。因爲喜愛那水邊的景色和聲音,所以敲擊船槳唱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黃河的壯闊景象和詩人的情感體驗。通過「黃河回九曲」展現了黃河的蜿蜒曲折,而「積雨初添漲,無風亦自波」則生動地描繪了黃河水勢的浩大。詩人在沙岸上的行走,以及夕陽下樹木的景象,增添了旅途的寧靜與美感。最後,詩人因愛水邊的景色而敲槳唱歌,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內心的愉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張時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靜,一字九一,號東沙。受業於族子張邦奇,治程朱學。嘉靖二年進士。歷官福建、雲南、山東、湖廣、四川,所至有政績,終官南京兵部尚書。五十三歲罷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範》、《善行錄》、《救急良方》、《芝園定集》。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