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依次。
- 秀野:人名。
- 慄(lì):栗子。
- 椅桐:兩種樹名。
- 國風:《詩經》的一部分。
- 蒿蓬:泛指野草。
- 秋實:秋天的果實。
- 春華:春天的花。
翻譯
樹木中夾雜着椅樹和桐樹延續着《國風》裏的情景,不要讓樹林下長久地生長着野草。共同期待秋天的果實能讓肚子充實飽足,不羨慕春天的花朵轉瞬間就成爲空無。病好了後煮了幾升栗子按照藥錄的方法來食用,早晨起來三次吞嚥學仙翁的樣子。櫻桃隨意得到像銀線一樣的推薦,一個笑容才足以讓臉發紅。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栗子展開。詩的開頭描述了樹木的景象,強調不要讓林下荒蕪。接着表達對秋天果實的期待,以及不追逐春花易逝的虛榮。後面寫病癒後食用栗子以及一種對養生學仙的姿態。最後提到櫻桃,用「一笑才堪發麪紅」增添了一絲活潑的氛圍。整首詩意境清新自然,既有對自然景象和果實的描繪,也有對生活態度和養生的融入,富有生活情趣。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
朱熹的其他作品
- 《 挽陳檢正 》 —— [ 宋 ] 朱熹
- 《 叔通老友探梅得句不鄙垂示且有領客攜壺之約次韻爲謝聊發一笑 》 —— [ 宋 ] 朱熹
- 《 自東湖至列岫得二小詩 》 —— [ 宋 ] 朱熹
- 《 伏蒙某官寵示和陶見寄舊作伏讀嘆仰又感知待期許之意蓋非一日率易次韻少見謝臆伏惟矜憐有以教之 》 —— [ 宋 ] 朱熹
- 《 山館觀海棠作二首 其一 》 —— [ 宋 ] 朱熹
- 《 蒙判院丈示及再用元韻之作率易和呈以求指誨 》 —— [ 宋 ] 朱熹
- 《 元範尊兄示及十梅詩風格清新意寄深遠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澗歸偶得數語落梅 》 —— [ 宋 ] 朱熹
- 《 又聞琴作 》 —— [ 宋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