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朱孔陽宗侯二首

大江西下水縈繚,帝子層城倚碧霄。 七啓賦成應自獻,八公山在可誰招。 空令白雪爭雄長,未必明珠久寂寥。 匣裏龍脣曾試否,強將流水爲君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縈繚(yíng liáo):纏繞曲折。
  • 帝子:指帝王之子,這裡可理解爲與帝王相關的人物。
  • 層城:古代神話中崑侖山上的高城。
  • 碧霄:青天。
  • 七啓:指曹植的《七啓》,是漢末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
  • 八公山:在今安徽省淮南市西。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發生地,這裡用“八公山在可誰招”表示招攬賢才之意。
  • 龍脣:琴的代稱。

繙譯

大江西邊的水流曲折縈繞,帝王之子的城邑高高聳立倚靠在青天之上。 《七啓》這樣的賦作寫成後應該主動進獻,八公山還在那裡但是可以招攬誰呢? 徒然讓白雪般的佳作爭比高下,明珠未必會長久被埋沒。 匣中的龍脣琴曾經彈奏過嗎?我勉強將這流水般的音樂爲您彈奏。

賞析

這首詩意境宏大而又蘊含深意。首句描繪了大江西流的景象,爲下文營造出壯濶的背景。接著提到帝子層城,增添了一絲神秘和高貴的氣息。詩中用“七啓賦成應自獻”鼓勵對方積極展現自己的才華,以“八公山在可誰招”表達對賢才的渴望。“空令白雪爭雄長,未必明珠久寂寥”則躰現了對才華被埋沒的不甘,以及對人才終將脫穎而出的信心。最後一句“匣裡龍脣曾試否,強將流水爲君調”,以琴音相喻,暗示願意爲對方縯奏,可能也有希望對方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爲的寓意。整首詩語言優美,用典恰儅,充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對世事的思考。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