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彥輔枯木坡岸畫軸

· 劉崧
秋宇道人畫枯木,縱筆所至皆天成。 瘦蛟出石雲氣潤,獨鶴橫江霜影清。 荊門送客愁欲暮,澧浦懷人傷遠情。 望中秋意入慘淡,何處青楓聞雁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秋宇道人:指畫家張彥輔。張彥輔,號秋宇,蒙古人,道士。擅長畫山水,曾爲明仁宗繪《春山圖》。
  • 攫(jué):本意爲鳥用爪迅速抓取,這裏指「瘦蛟」矯健、迅猛的姿態。
  • 澧(lǐ)浦:澧水之濱。澧水,在湖南西北部,注入洞庭湖。

翻譯

秋宇道人繪製枯木,揮筆而下皆渾然天成。 矯健的瘦蛟從石間躍出,雲霧潤澤;孤獨的仙鶴橫越江面,霜影清清。 在荊門送客人,憂愁漸起天色將暮,在澧水之畔懷人,感傷遠方的情誼。 望着中秋時節的景色漸趨暗淡,不知何處的青楓林中傳來雁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張彥輔所畫的枯木坡岸圖,展現出一種蕭瑟、清冷的意境。詩中通過對畫面中枯木、瘦蛟、獨鶴等元素的描寫,以及對送客、懷人等情感的表達,營造出一種悠遠、憂傷的氛圍。首聯讚美畫家的技藝高超,落筆天成。頷聯具體描寫畫面中的景象,瘦蛟出石和獨鶴橫江,一動一靜,增添了畫面的生動感。頸聯則由畫面引發情感,送客的憂愁和懷人的感傷,使詩的情感更加深沉。尾聯以景結情,中秋時節的慘淡景色和遠處的雁聲,進一步烘托出淒涼的氛圍,給人以無盡的遐想。整首詩情景交融,將畫面與情感緊密結合,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畫作的深刻理解和對人生的感慨。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