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滄洲書舫圖送張子明歸武夷

· 劉崧
滄洲遠在武夷西,九曲尋源路恐迷。 潭面晚晴花苒苒,巖腰春暝草萋萋。 何年對月思朋好,此日看雲信杖藜。 安得從君棹書舫,酒壺詩帙鎮相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滄洲(cāng zhōu):濱水的地方,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 武夷:指武夷山,位於中國福建省西北部。
  • 九曲:指武夷山的九曲溪,因河道曲折,有「九曲十八彎」之說。
  • 苒苒(rǎn rǎn):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míng):日落,天黑。
  • 杖藜(zhàng lí):柺杖。
  • (zhì):書、畫的封套,用布帛製成。

翻譯

滄洲遠在武夷山的西邊,去尋覓九曲溪的源頭,恐怕道路會讓人迷惑。 傍晚的潭面上,陽光晴好,花兒生長得茂盛;春天的山腰處,天色漸暗,草木長得繁茂。 不知哪一年能對着明月思念好友,今日看着雲彩,拄着柺杖前行。 怎能跟隨你駕着書舫,帶着酒壺和詩卷,一直相互陪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滄洲以及武夷山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一同遊山玩水、吟詩飲酒的嚮往。詩中通過「滄洲」「武夷」「九曲」等展現出地域的特色和遙遠,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潭面晚晴花苒苒,巖腰春暝草萋萋」兩句,生動地描繪了傍晚潭邊繁花盛開、春天山腰綠草如茵的景象,畫面感極強,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與美麗。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渴望與友人共同度過美好時光的情感,「酒壺詩帙鎮相攜」更是體現了詩人對詩意生活的追求。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優美,情感真摯。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