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伯石隱園同關伯玉馮稚謨叔侄傅貞甫及吾家諸從宴集得南字
沿溪千尺樹毿毿,結勝爲園樂事耽。
但得風流常載酒,不妨泉石佐清談。
當年社伴俱浮梗,一日詞人盡盍簪。
笑殺子山愁欲賦,謾勞蕭瑟怨江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毿毿(sān sān):形容毛髮、枝條等細長的樣子。
- 耽:沉溺,入迷。
- 浮梗:漂流的桃梗。比喻飄泊無定。
- 盍簪:指士人相聚。該詞在詩中形容衆多詞人相聚。
翻譯
沿着溪流邊的樹木修長茂密,建成這優美的園林讓人沉浸在快樂之中。只要能常常帶着美酒享受這風流之趣,不妨讓這清泉山石佐助我們清雅的談論。當年的社友都如同漂流的桃梗般漂泊不定,這一日衆多詞人都相聚於此。可笑那庾信(字子山)憂愁地想要作賦,白白地讓蕭瑟之景令他哀怨江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隱園中宴集的情景和詩人的感受。首聯通過描寫溪邊茂密的樹木和優美的園林,展現出一個宜人的環境,表達了人們對這裏的喜愛。頷聯則強調了在這美景中飲酒清談的愜意,體現了一種閒適的生活態度。頸聯提到過去的社友漂泊不定,而今日衆多詞人相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表現出對這次聚會的珍惜。尾聯以庾信的典故,似乎在說不必像庾信那樣爲蕭瑟之景哀怨,暗示了當下的歡樂和滿足。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情感豐富,既有對自然美景的描繪,也有對人生聚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