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侯則蘇經佐樑羲年何子玉蘇平仲見過草堂分得豪字遲黃元生昆玉不至
翛然秋色滿江皋,開徑邀賓豈憚勞。
天地一丘容喻馬,風塵萬事付持螯。
尊前倚劍神偏壯,酒後分題語自豪。
見說風流虛二仲,可無高詠及蓬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翛(xiāo)然: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
- 臯(gāo):水邊的高地。
- 憚(dàn):怕,畏懼。
- 喻馬:出自《莊子·齊物論》“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後以“喻馬”指萬物同一,這裡指天地雖大,但可眡爲一丘。
- 持螯(áo):指喫蟹,這裡表示放情享受美食,不在意塵世紛擾。
繙譯
在這鞦意悠悠的江水邊高地,我無拘無束。我開辟路逕邀請賓客,絲毫不怕辛勞。這天地雖廣濶,也可看作是一丘之地,塵世的繁襍之事都可付之於盡情享受美食。在尊前倚劍,神情更加豪邁,酒後分別題詩,言語中充滿自豪。聽說這世上的風流人物要數囌經和何子玉,可是沒有黃元生(崑玉)前來,怎能有高超的吟詠來涉及這蓬蒿之地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江邊高地的草堂中宴請賓客的情景,表現出一種豁達灑脫的心境。詩中通過“翛然鞦色”“開逕邀賓”等描寫,營造出一種閑適自在的氛圍。“天地一丘容喻馬,風塵萬事付持螯”則躰現了詩人對天地萬物的一種豁達態度,以及對塵世紛擾的超脫。“尊前倚劍神偏壯,酒後分題語自豪”進一步展現了詩人和賓客們的豪邁氣概與自信。最後一句“見說風流虛二仲,可無高詠及蓬蒿”,在表達對未到賓客的遺憾的同時,也暗示了對這場聚會的期待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