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丁年:男子成丁之年,歷代之制不一,泛指壯年。(「丁」讀作「dīng」)
- 明光:漢宮名,這裏借指朝廷。
- 繡虎:指擅長詩文、詞藻華麗的人。
- 裏選:古代地方官吏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
- 行人:使者的通稱,這裏指官職。
- 司方:主管四方之事的官。
- 驪珠:珍貴的寶珠,比喻傑出的才華。
- 龍頷:驪龍的下巴,傳說驪龍頷下有寶珠,須等其睡着後才能探取,比喻可貴難得之物。
- 上駟:上等馬,比喻良才。
- 雁行:排列整齊而有次序,這裏指同等的行列。
翻譯
在壯年時於朝廷起草文書,在中原地區成爲才華橫溢的人。通過地方選拔,晚點與周代的進士相同,最初擔任使者,隸屬於漢代主管四方之事的官署。才華出衆,如同從驪龍頷下探得寶珠那般珍貴,這樣的良才怎堪與一般人排列在同等行列呢。這種情況在世間人情中難以談論,若要談論內心感受,唯有在酒友身旁才能暢所欲言。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寄給伯闇的賀詩,表達了對伯闇的讚美和對世事的一些感慨。詩的開頭兩句描寫伯闇壯年時在朝廷展現出的傑出才能,「丁年起草自明光」表現出其早年的輝煌,「冠盡中原繡虎場」則強調了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橫溢。接下來的兩句敘述了伯闇的仕途經歷,通過「裏選晚同周進士,行人初隸漢司方」,說明他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但最終還是獲得了一定的職位。「驪珠久以探龍頷,上駟那堪列雁行」這兩句進一步讚揚了伯闇的卓越才能,認爲他是難得的人才,不應被埋沒在平凡之中。最後兩句「此調世情談不得,論心唯到酒人傍」,則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的無奈和對真心交流的渴望,認爲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夠暢所欲言、談論內心感受的,只有在酒友身旁才能實現。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伯闇的讚美和對世情的感慨,展現了作者複雜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