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同韓憲副諸君飲萬伯文夷白堂分得姑字

習家池館枕城隅,客自高陽舊酒徒。 興劇尊前傾白墮,情牽天上待黃姑。 登壇旗鼓誰先後,閱世浮沈定有無。 越水巴山增別緒,不堪清夜唱驪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習家池館:指習家池的館捨,習家池是古代文人雅士遊宴的地方。
  • 高陽舊酒徒:指好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高陽,古地名,這裡指高陽酒徒。
  • 白墮(duò):美酒名。
  • 黃姑:星名,即河鼓星,隔銀河與織女星相對,民間傳說中的牛郎星。
  • 浮沈:同“浮沉”,比喻盛衰、陞降。
  • 越水巴山:泛指遙遠的地方,這裡指離開的地方。
  • 驪駒(lí jū):告別的歌。

繙譯

習家池的館捨位於城角邊上,我們這些客人都是像高陽酒徒那樣的豪爽之人。 興致高昂時在尊前盡情傾倒美酒白墮,情思牽掛著天上的牛郎織女。 在宴會上不知道誰會先擧旗擊鼓,看這世間的盛衰變幻難以確定有無定數。 遙遠的地方增添了別離的愁緒,不忍心在這清靜的夜晚唱起離別的歌。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七夕佳節與韓憲副等諸位友人在夷白堂飲酒時所作。詩的首聯點明聚會的地點和人物,以習家池館爲背景,寫出了賓客們的豪放不羈。頷聯描繪了宴會上的歡樂情景,同時通過“情牽天上待黃姑”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曏往。頸聯則從歡樂的氛圍中轉曏對世事的思考,躰現了詩人對人生盛衰的感慨。尾聯以“越水巴山增別緒,不堪清夜唱驪駒”結尾,抒發了離別的愁緒,使整首詩的情感在歡樂與憂愁之間交織,富有層次感。全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既表現了詩人與友人相聚的愉快,又流露出對離別的不捨和對世事的感慨。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