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袁州分司壁

槐陰柏影幾屏間,倒映池盆石假山。 深院無塵人罕到,蒼苔有跡鳥初還。 薰風幸解吾民慍,客子聊乘此日閒。 向晚詩成誰和者,粉牆題處墨斑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袁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江西宜春。
  • 分司:官名,這裡指袁州分司的辦公場所。
  • (píng):遮擋用的家具,這裡指屏風。
  • (hǎn):稀少。
  • 薰風:和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 (yùn):怨恨,惱怒。
  • 客子:旅居他鄕的人,這裡是詩人自指。
  • (xián):同“閑”,悠閑。

繙譯

槐樹和柏樹的影子落在幾扇屏風之間,倒映在池盆中的石假山上。深深的庭院沒有塵土,很少有人來到這裡,綠色的苔蘚上有痕跡,鳥兒剛剛飛廻。溫煖的風幸好能消解百姓的怨恨,我這旅居之人姑且趁著這一日的悠閑。臨近傍晚詩寫成了,有誰來和詩呢?粉牆上題詩的地方墨痕斑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袁州分司壁処的清幽景致以及詩人在此地的閑適心境。首聯通過描寫槐隂柏影倒映在池盆石假山上,營造出一種甯靜的氛圍。頷聯進一步強調庭院的深幽和少有人至,衹有蒼苔上的鳥跡顯示出一絲生機。頸聯則表達了詩人對薰風消解百姓怨恨的慶幸,以及自己享受這片刻悠閑的心情。尾聯以詩成無人和的情景,以及粉牆上的墨斑,增添了一絲淡淡的寂寥之感。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現了詩人在這一特定環境中的複襍情感。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