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初廬爲觀察王公賦

我聞匡廬乃在星渚中,疊嶂層巖幾萬重。香爐倒影三樑石,瀑布斜飛五老峯。 白鹿洞前瑤草拾,蒼翠明霞隱朝日。習靜偏宜長者車,清幽也是神仙窟。 中有風流王使君,誅茅結勝傍流雲。流雲不駐千峯色,閒坐推窗靜裏分。 凌雲紫氣三千丈,隆隆直逼西京上。出山不減入山時,更懸天際真人想。 年來秉憲越臺邊,文章吏治豈徒然。五色神羊叱欲走,九苞威鳳生聯蹁。 登高作賦時揮灑,白雪彌高和彌寡。愛民自得雨隨車,愛士寧尊陽鱎者。 中原多難苦瘡痍,不似東南民更疲。聖主憂深方眷顧,恐君未得遂初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匡廬(kuāng lú):指廬山。
  • 星渚(xīng zhǔ):銀河中的小洲,借指銀河。
  • (zhàng):直立如屏障的山峯。
  • :高峻的山崖。
  • 香爐:廬山的香爐峯。
  • 倒影:這裏指山峯在水中的影子。
  • 三梁石:廬山的一處景點,具體情況不詳。
  • 瀑布:廬山瀑布。
  • 五老峯:廬山的五老峯。
  • 白鹿洞:廬山的白鹿洞書院。
  • 瑤草(yáo cǎo):傳說中的仙草,這裏泛指珍美的草。
  • 習靜:指習養靜寂的心性。
  • 長者車:指達官貴人乘坐的車。
  • 清幽:清靜幽深。
  • 使君: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作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裏指王公。
  • 誅茅:芟除茅草,引申爲結廬安居。
  • 結勝:營造勝景。
  • 流雲:流動的雲彩。
  • 紫氣:紫色的雲氣,古代以爲祥瑞之氣。
  • 西京:這裏代指長安。
  • 秉憲:執掌法令。
  • 越臺:古臺名,在今廣東廣州越秀山,這裏代指廣東。
  • 五色神羊:傳說中能辨別是非曲直的神羊。
  • 九苞威鳳:傳說中的神鳥,這裏比喻優秀的人才。
  • (pián):形容跳舞的姿態。
  • 登高作賦:登上高處創作詩賦。
  • 白雪:古代曲名,比喻高雅的詩詞。
  • 瘡痍(chuāng yí):比喻戰爭或災禍後民生凋敝的景象。

翻譯

我聽說廬山處在銀河之中,層巒疊嶂,高峻的山崖重重疊疊。香爐峯的倒影映在水中,三梁石若隱若現,瀑布從五老峯斜飛而下。 白鹿洞前可以採摘到珍美的仙草,蒼翠的樹木和明麗的雲霞遮住了初升的太陽。喜歡清靜的人適宜乘坐達官貴人的車來到這裏,這裏清幽寧靜,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一位風度翩翩的王公,剷除茅草,在流動的雲彩旁邊建造美景。流動的雲彩不能留住山峯的美景,他悠閒地坐在窗前,靜靜地欣賞分辨。 凌雲的紫氣高達三千丈,氣勢磅礴,直逼長安。出山時的風采不比入山時差,讓人不禁想起高懸在天際的仙人。 近年來,王公在越臺那邊執掌法令,他的文章和治理政事的能力並非徒有其名。他像能辨別是非的五色神羊讓人敬畏,又像有威武風姿的九苞鳳凰吸引着優秀的人才前來。 他登高創作詩賦時揮灑自如,他的詩詞高雅,能與之唱和的人很少。他愛護百姓,自然會有像雨隨車而降的福祉,他敬重賢士,不遜於尊重陽鱎的人。 中原地區多災多難,百姓困苦,不像東南地區的人民更加疲憊。聖明的君主深深地憂慮,正關懷着百姓,擔心王公不能實現最初的心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廬山的壯麗景色以及王公的高尚品質和卓越才能。詩的開頭通過對廬山雄偉景色的描寫,爲下文王公的出場營造了一個宏大的背景。接着,詩人描述了王公在廬山旁結廬而居,享受清幽寧靜的生活,展現了他的高雅情趣。然後,詩中提到王公在越臺邊執掌法令,政績卓著,文章出衆,具有非凡的才能和魅力。他的愛民之心和愛士之舉也得到了讚揚。最後,詩人提到中原地區的苦難,以及聖主對王公的期望,表達了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自然風光的壯美,又突出了人物的高尚品質和社會責任感。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