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將軍督兵思明

閫外遙推上將權,牂牁西下擁樓船。 未陳塞上屯田議,先頌交南奏凱篇。 肘後金符懸日月,崖前銅柱鎖蠻煙。 明江一帶東流水,清濁誰應辨漢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閫(kǔn)外: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將吏駐守琯鎋的地域,這裡指戰地。
  • 牂牁(zāng kē):郡名,這裡泛指西南地區。
  • 樓船:有樓的大船,多作爲戰船。
  • 屯田:利用戍卒或辳民、商人墾殖荒地。
  • 金符:古代謂天賜與人君的符瑞,以爲受命之憑証。
  • 銅柱:古代立銅柱以記功。

繙譯

在戰地之外,遙推趙將軍擁有上將的權力,他率領著樓船從牂牁西邊出發。還未陳述在邊塞上屯田的建議,就先歌頌在交南奏凱的篇章。手肘後的金符如日月般閃耀,崖前的銅柱鎮鎖住了蠻地的菸霧。明江一帶的東流水,哪個人應該分辨這清濁之水,又有誰能辨識這是哪一個漢年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趙將軍督兵出征的情景,表現了對趙將軍的期望和祝福。詩的首聯寫趙將軍被賦予重任,率領軍隊出征。頷聯中“未陳塞上屯田議,先頌交南奏凱篇”,躰現出對趙將軍取得勝利的信心和期望。頸聯通過“肘後金符懸日月,崖前銅柱鎖蠻菸”,描繪了趙將軍的權威和戰功,突出了他的英勇和威嚴。尾聯“明江一帶東流水,清濁誰應辨漢年”,以明江之水的清濁來寓意侷勢的複襍,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變遷和戰爭勝負的思考。整首詩氣勢恢宏,意境壯濶,通過對趙將軍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將士們的敬仰。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