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參右武還豫章錄別五首

別離悵恨恨,棄捐勿復陳。 丈夫志四海,胡越猶比鄰。 羽書日夕至,王事戒逡巡。 胡纓縵束帶,兜鍪易朝紳。 鉛刀貴一割,寧辭酸與辛。 願言加餐飯,保此封侯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棄捐:拋棄,棄置。(「捐」,juān)
  • 逡巡:因爲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或退卻。(「逡」,qūn)
  • 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常戴的一種用毛做成的帽子帶稱爲胡纓。
  • :沒有花紋的絲織品。(「縵」,màn)
  • 束帶:整飾衣服。
  • 兜鍪:古代戰士戴的頭盔。(「鍪」,móu)
  • 朝紳:朝官的束帶。

翻譯

別離讓人心中充滿惆悵和遺憾,那些不愉快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大丈夫志在四方,即使相隔遙遠,哪怕是北方的胡地和南方的越地,也能像近鄰一樣。緊急的文書早晚都會送達,國家的大事不容遲緩徘徊。紮好胡纓,整好束帶,戴好頭盔,換下朝官的服飾。即使是不鋒利的鉛刀,也希望能有一次發揮作用的機會,我怎會推辭其中的艱難與辛苦。希望你多多吃飯,保重身體,保住這能夠封侯的身軀。

賞析

這首詩以別離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勉勵和祝福。詩中強調了大丈夫應胸懷天下,以國家大事爲重,隨時準備爲國家效力,體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關心,希望他保重身體。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潔有力,用「胡纓縵束帶,兜鍪易朝紳」等形象的描寫,表現出了友人即將奔赴戰場的情景,以及詩人對友人的敬佩和支持。「鉛刀貴一割,寧辭酸與辛」則表達了即使能力有限,也要盡力爲國家做出貢獻的決心。最後,以「願言加餐飯,保此封侯身」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希望他能在爲國家奮鬥的同時,保重自己的身體。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