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祝開美兼示紫眉汋兒

千里或一士,百里或一聖。 何來得斯語,誤人如坑阱。 矮夫事觀場,笑啼安取正。 大道不擇人,有志視所竟。 況負超世姿,襟期互爭勝。 歷落風煙中,時危氣逾盛。 以此話昕夕,千秋良可訂。 行行惜分手,轉發林皋興。 進修貴及時,行止則雲命。 各言勵初心,弗復疑孔孟。 巧拙雖殊方,勉之誠與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指優秀的人才。
  • :具有極高品德和智慧的人。
  • 坑阱(jǐng):陷阱。
  • 矮夫:見識短淺的人。
  • 觀場:觀看熱鬧。
  • 襟期:胸懷、抱負。
  • 歷落:形容參差不齊。這裏指經歷各種境遇。
  • 昕(xīn)夕:早晚。
  • 皋(gāo):水邊的高地。

翻譯

千里之中或許能出一個傑出的人才,百里之地或許能有一個聖人。哪裏得來這樣的話,簡直如同誤人的陷阱。見識短淺的人只知道圍觀湊熱鬧,他們的笑和哭怎能作爲標準呢。大道不會挑選人,有志向的人要看自己努力的結果。何況身負超世的姿態,胸懷和抱負都在互相爭勝。在坎坷的風煙中經歷,時局危險但氣勢卻更加旺盛。用這些話早晚相談,美好的前景是可以確定的。走啊走,可惜到了分別的時候,轉而引發了對山林水邊的興致。進修貴在抓住時機,行動還是停止就看命運的安排。各自表示要勉勵最初的心意,不要再懷疑孔子和孟子的學說。巧與拙雖然方法不同,但努力的關鍵在於真誠和恭敬。

賞析

這首詩以富有哲理的語言探討了人才的出現和人的志向、努力之間的關係。詩的開頭批判了那種以地域來衡量人才的觀點,強調了人的價值不應受地域限制,而應看個人的努力和志向。中間部分描述了有志向的人在艱難環境中仍然氣勢旺盛,相互競爭進取的情景。最後,詩人提到分別之時,鼓勵人們及時進修,遵循孔孟之道,以真誠和恭敬的態度努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富有教育意義,表達了詩人對人們追求進步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期望。

劉宗周

劉宗周

明浙江山陰人,字起東,號念臺,晚改號克念子。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天啓元年爲儀制主事,歷右通政,以劾魏忠賢,削籍歸。崇禎元年召爲順天府尹,數上疏忤思宗意,遂謝病歸。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復以論救姜埰、熊開元革職歸。福王監國時,起故官,劾馬士英、高傑、劉澤清,爭阮大鋮不可用,不聽,遂告歸。南都亡,絕食二十三日卒,門人私諡正義。治理學以慎獨爲宗,力倡誠敬之說。曾築證人書院,講學於蕺山,人稱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鈔》、《聖學宗要》、《劉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