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祖九章念祖以砥修也

慘慘菅屨,可以履霜。 累累雞骨,可以支牀。 靡愛匪生,靡憂匪死喪。 心之憂矣,淪胥以亡。 有愴几筵,祖考皇皇。 皇祖曰諮,諮我孺子。 如孑如遺,如惄如飢。 藐躬不閱,遑恤我私。 夙興夜寐,靖共是祇。 子慎無疚,無一人貽疵。 皇祖曰諮,諮我孺子。 汝杜門以作慝,峻用惂德。 譬彼曀陰,當日而蝕。 譬彼飄風,忽自南北。 動曰予智,鮮不爲僻。 皇祖曰諮,諮我孺子。 子心匪石,曾是不可磯。 維淵維嶽,維德之基。 毋失尋丈,而矜毫釐。 毋耘人之田,而忘其飢。 皇祖曰諮,諮我孺子。 子有粱肉,不可以扶羸。 子有藥石,不可以起死灰。 非藥石是謬,子方徘徊。 取道不遠,有覺者誰。 先民有言,惟果確是資。 皇祖曰諮,諮我孺子。 敬之敬之,克唸作聖。 不顯爾神,及爾視聽。 神以知幾,幾泯神定。 於戲不顯,立天之命。 皇祖曰諮,諮我孺子。 維子有神,儼而密,豫而貞,厥德日新。 神之往矣,何有何存。 我聞爾聲,不見其人。 皇祖曰諮,諮我孺子。 爾心之疚,惟幽惟潛。 帝臨孔威,及茲毫纖。 載興載寢,將爾影是監。 人知爾一,不知爾百千。 皇祖曰哀哉,肆皇天不祿,降爾荼毒。 大命近止,先祀隕殰。 惕用憂懼,黽勉令淑。 弗恤其孚,於食有福。 孝子慈孫,俾爾彌爾性,如線斯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菅屨(jiān jù):用菅草編織的鞋。
  • 靡(mǐ):無。
  • 淪胥(lún xū):相率,泛指淪陷、淪喪。
  • 几筵(jī yán):古人席地而坐時所憑的席子,這裏指祭祀的席位。
  • 皇皇:盛大、輝煌的樣子,這裏表示莊嚴、肅穆。
  • 惄(nì):憂愁的樣子。
  • 藐(miǎo)躬:孱弱的自身。
  • 睽(kuí):差錯。
  • 慝(tè):邪惡。
  • 惂(kǎn):憂愁,困苦。
  • 曀(yì)陰:天色陰沉。
  • 矜(jīn):自誇,自恃。

翻譯

草鞋破爛,可以踏寒霜。 瘦骨嶙峋,可以撐臥牀。 沒有愛不是爲了生,沒有憂不是爲了死喪。 心中憂愁啊,相率淪亡。 心中悲傷那祭祀席位,祖先莊嚴輝煌。 皇祖說唉,唉我的孩子。 你孤獨如遺棄,憂愁如飢餓。 我自己都沒被審視,哪還顧得上我自己的私事。 早起晚睡,恭敬地秉持敬慎。 你要謹慎不要有愧疚,不要給人留下瑕疵。 皇祖說唉,唉我的孩子。 你閉門作惡,過度使用困苦的德行。 就像那陰沉的天氣,太陽被遮蔽而日食。 就像那狂風,忽然從南北吹來。 動輒說自己聰明,很少不走向邪僻。 皇祖說唉,唉我的孩子。 你的心不像石頭,難道不能被砥礪嗎? 那深淵那高山,是道德的基礎。 不要失去那一點點,卻誇耀那毫釐。 不要耕種別人的田,卻忘記自己的飢餓。 皇祖說唉,唉我的孩子。 你有美食,卻不能用來扶助衰弱之人。 你有藥石,卻不能用來使死灰復燃。 並非藥石有錯,是你正在徘徊。 取道並不遙遠,有誰能夠覺悟呢? 古代的先民有句話,只有果敢堅決纔是依靠。 皇祖說唉,唉我的孩子。 恭敬啊恭敬,能夠思考就能成爲聖人。 不顯露你的神,以及你的視聽。 神用來知曉事物的細微變化,細微變化消失神就安定。 哎呀不顯露,確立上天的命令。 皇祖說唉,唉我的孩子。 只有你有神,莊嚴而隱祕,預先而正直,你的品德日益更新。 神離去了,還有什麼存在呢? 我聽到你的聲音,卻不見你的人。 皇祖說唉,唉我的孩子。 你心中的愧疚,在幽深潛藏之處。 天帝來臨威嚴無比,涉及到這絲毫細微之處。 起居之間,將你的影子作爲鏡子。 人們知道你的一方面,卻不知道你有千面萬面。 皇祖說悲哀啊,偉大的上天不保佑,降下這災難毒害。 天命將近終止,祖先的祭祀要滅亡。 警惕並憂愁恐懼,努力做到美好。 不顧及是否有誠信,在飲食上有福氣。 孝子慈孫,使你延長你的生命,像線一樣不斷延續。

賞析

這首詩以皇祖的口吻對子孫進行教誨和警示。詩中通過描述生活的艱辛、道德的重要以及對子孫的期望,表達了對祖先的敬仰和對後人的關懷。

詩的開頭通過「慘慘菅屨,可以履霜。累累雞骨,可以支牀」等形象的描寫,展現了生活的困苦和艱難。接着,強調了愛與憂、生與死的關係,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

在對子孫的教誨中,指出了閉門作惡、自以爲聰明等錯誤行爲,強調了道德的基礎如深淵高山般重要,以及要避免自誇和忽視自身問題。同時,也提到了要有果敢堅決的品質,能夠自我反思和覺悟。

詩中還表達了對神的理解,認爲神能知細微變化,只有內心安定才能達到神定的境界。最後,詩中提到了天命的艱難和對後人的期望,希望孝子慈孫能夠努力做到美好,延續家族的生命。

整首詩語言古樸,寓意深刻,通過皇祖的教誨,傳達了對道德、人生和家族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文化價值。

劉宗周

劉宗周

明浙江山陰人,字起東,號念臺,晚改號克念子。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天啓元年爲儀制主事,歷右通政,以劾魏忠賢,削籍歸。崇禎元年召爲順天府尹,數上疏忤思宗意,遂謝病歸。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復以論救姜埰、熊開元革職歸。福王監國時,起故官,劾馬士英、高傑、劉澤清,爭阮大鋮不可用,不聽,遂告歸。南都亡,絕食二十三日卒,門人私諡正義。治理學以慎獨爲宗,力倡誠敬之說。曾築證人書院,講學於蕺山,人稱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鈔》、《聖學宗要》、《劉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