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殉難十公用前韻太常磊齋吳公

臺閣文章星斗寒,風期與俗異鹹酸。 回瀾紫海皆通漢,照乘明珠只走盤。 擬絕韋編年待假,爭先殉節死逾安。 讀書所學知何事,蒙難堅貞爾許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臺閣:尚書省的別稱,這裏指朝廷的官員。
  • 風期:風度品格。
  • 鹹酸:本指鹹與酸的味道,這裏喻指衆人的世俗觀念和價值取向。
  • 回瀾紫海:形容氣勢宏大的海洋,這裏指廣博的才能和影響力。瀾(lán)。
  • 通漢:通向天河,比喻才識廣博,能通貫天地。
  • 照乘明珠:光亮能照明車輛的寶珠,比喻珍貴的物品或傑出的人才。乘(shèng)。
  • 走盤:在盤子裏滾動,比喻才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 擬絕韋編:打算像孔子讀《易》那樣勤奮,把編連竹簡的皮繩翻斷多次。這裏表示勤奮讀書。韋編,古代用竹簡書寫,用皮繩編綴稱「韋編」。
  • 年待假:等待時日。
  • 殉節:爲保全志節而犧牲生命。

翻譯

朝廷官員的文章如星辰般閃耀清寒,他們的風度品格與世俗的觀念截然不同。他們有着如廣博海洋般的才能卻都能通貫天地,如珍貴明珠卻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發揮作用。想要像孔子勤奮讀書那樣,把編連竹簡的皮繩翻斷多次,只待時日,爭先爲保全志節而犧牲生命,這樣反而覺得更加安寧。讀書所學到的究竟是什麼呢,在遭受危難時能如此堅定忠貞就是這樣啊。

賞析

這首詩讚揚了吳公等十位殉難者的高尚品質和傑出才能。詩的開頭兩句,通過對比朝廷官員的高尚風期和世俗的鹹酸,突出了他們的與衆不同。接下來的兩句,以回瀾紫海和照乘明珠爲喻,形象地表現了他們的才華橫溢和未能充分施展的遺憾。後面兩句則表達了他們對知識的追求和對殉節的堅定信念,體現了他們的崇高精神境界。最後一句則是對讀書意義的思考,強調了在危難時刻堅定忠貞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殉難者的敬仰和對他們精神的讚美。

劉宗周

劉宗周

明浙江山陰人,字起東,號念臺,晚改號克念子。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天啓元年爲儀制主事,歷右通政,以劾魏忠賢,削籍歸。崇禎元年召爲順天府尹,數上疏忤思宗意,遂謝病歸。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復以論救姜埰、熊開元革職歸。福王監國時,起故官,劾馬士英、高傑、劉澤清,爭阮大鋮不可用,不聽,遂告歸。南都亡,絕食二十三日卒,門人私諡正義。治理學以慎獨爲宗,力倡誠敬之說。曾築證人書院,講學於蕺山,人稱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鈔》、《聖學宗要》、《劉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