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太常庠歸雲南

秋風高興落丘園,謝事欣承帝語溫。 潛邸十年思舊學,歸途三錫荷殊恩。 滇池釣月逢溪友,玉案尋春長竹孫。 休羨漢家疏傅去,祖筵今日盛都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高興:指高雅的興致。 丘園:家園,鄉村,此處指退隱之處。 謝事:辭職,免除俗事。 潛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三錫:古代帝王尊禮大臣所給的三種器物,泛指賞賜、恩典。 滇池:雲南昆明的一個湖泊。 玉案:山名,在雲南昆明西北。(「庠」讀「xiáng」) 疏傅:西漢疏廣、疏受叔侄併爲太子太傅、少傅,後稱疏傅,此處借指陳太常。

翻譯

在秋風中懷着高雅的興致歸隱田園,高興地辭去官職並承蒙皇帝溫和地囑託。在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中十年追思舊時的學問,在歸途中承受着三次賞賜,感恩這特殊的恩典。在滇池邊釣魚賞月,與溪邊的友人相聚;到玉案山尋春,周圍翠竹幼筍相伴。不要羨慕漢朝的疏傅離開,今天在都門爲您舉行的餞別筵席十分盛大。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送陳太常庠歸雲南之作,表達了對陳太常的祝福與讚美。詩的首聯描繪了陳太常辭官歸鄉時的情景,既表現了他的高雅情趣,又體現了皇帝對他的關懷。頷聯回顧了陳太常在潛邸時的貢獻以及歸途中所受的恩寵,凸顯了他的功績和榮耀。頸聯通過描寫滇池和玉案山的美景,以及陳太常在那裏的閒適生活,展現了他歸鄉後的美好時光。尾聯以漢朝的疏傅作比,強調了陳太常歸鄉的意義,同時也突出了餞別筵席的隆重。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用典恰當,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厚誼和美好祝願。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