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四章將適鍾陵贈別廖子所
東鄰淘眢井,拾得古時釵。
並頭餘一扇,長股折兩叉。
早辭膩粉污,甘就泥沙埋。
至寶識夜氣,寒光出瑤階。
鍊多色不改,世遠制乃乖。
沈唫傷老大,嗤笑來姝娃。
淫巧奪衆目,諒非時所諧。
藏之第勿言,毋以傷我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眢(yuān)井:枯井。
- 膩粉:指脂粉。
翻譯
在東邊的鄰居家淘枯井時,撿到了一支古時的釵。這隻釵並頭處還剩一扇,長股折成了兩叉。它早早地辭去了脂粉的沾染,甘願被泥沙掩埋。這至寶能辨識夜間的清氣,清冷的光芒從美玉般的臺階上閃現。經過多次錘鍊顏色也不改變,只是時代久遠,製作的形制已經有所變化了。我深沉地嘆息着,爲自己的年老而傷感,那些來嘲笑的年輕女子們也讓我無奈。過度精巧的東西吸引衆人的目光,但想必不是當下所適宜的。把這古釵收藏起來不要聲張,以免讓我心生憂傷。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撿到的古時釵的描寫,表達了對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詩中先描述了古釵的模樣和遭遇,它雖曾精美,但已歷經滄桑。詩人藉此暗示自己也如同這古釵一樣,在歲月的磨礪中有所變化。詩中還提到了當下人們對淫巧之物的追求,認爲這並非真正的和諧美好,體現了詩人對世風的反思。最後,詩人決定將古釵收藏起來,以免觸景傷情,也反映出他對過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意境深沉,寓意豐富,用詞簡練而富有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