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初畫竹

· 劉璟
危石涌坡陀,菉竹秀其顛。 貞堅太古心,蒼翠宜長年。 古人重依附,今人自纏牽。 陳公古君子,得意造化先。 揮灑有神助,至今光彩鮮。 我來偶披閱,卻憶遊淇園。 武公不可作,妙際無遺筌。 豈天不佑善,地氣乃變遷。 感之再三嘆,賴有斯圖傳。 願持寶愛之,使比恂慄篇。 精心勵清操,孫子其相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坡陀(pō tuó):地勢起伏不平的樣子。
  • 菉竹(lù zhú):菉,通「綠」,綠色的竹子。
  • 太古心:指像遠古時代那樣純真質樸的心性。
  • 纏牽:糾纏牽連。
  • 造化先:得到自然造化的優先垂青,意爲具有非凡的天賦和才能。
  • 筌(quán):捕魚的竹器,這裏指竹子的妙處和神韻。
  • 恂慄(xún lì):恐懼戰慄,這裏引申爲對道德規範的敬畏。

翻譯

險峻的石頭在山坡上突兀而起,綠色的竹子在山頂上秀美地生長。 竹子有着堅貞不變如太古時期般的心性,它的蒼翠之色適宜長久存在。 古人重視相互依靠扶持,而今人卻自我糾纏牽絆。 陳公是古代的君子,先得到自然造化的偏愛。 他揮毫作畫如有神助,至今畫作的光彩依然鮮明。 我偶然翻閱這幅畫,就回憶起遊覽淇園的情景。 武公已經不在人世,那精妙的境界沒有任何缺憾。 難道是上天不保佑善良的人,而是地氣發生了變化嗎? 我對此感慨再三嘆息,好在有這幅圖流傳下來。 希望能珍視並喜愛這幅畫,使它能比得上讓人敬畏的道德篇章。 用精心來磨礪清正的操守,子孫後代也能相繼傳承。

賞析

這首詩以陳太初畫的竹爲切入點,展開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感慨。詩的前兩句描繪了畫中危石和坡陀上秀美的菉竹,展現出一種自然的生命力和美感。接着,詩人通過竹子的貞堅太古心,表達了對純真質樸心性的讚美,同時對比了古人的相互依附和今人的自我纏牽,反映出對世風的一些看法。

詩中對陳公的讚美,強調了他的古君子風範和非凡的藝術天賦,其畫作有神助之妙,光彩鮮潤。詩人看到這幅畫後,回憶起遊淇園的情景,又提及武公,感慨世事變遷,善者未必得佑,但慶幸有這幅圖流傳,以寄託對美好的嚮往。最後,詩人希望人們能珍視這幅畫,從中汲取力量,磨礪清操,讓這種美好的品質在子孫後代中延續。

整首詩既有對畫面的生動描繪,又有對人生、世態的思考,以及對道德傳承的期望,意境深遠,寓意豐富。

劉璟

明浙江青田人,字仲璟。劉基子。洪武二十三年拜閤門使,奏事有闕遺者,多所糾正。谷王就封,擢左長史。靖難兵起,隨谷王歸京師,受命參李景隆軍事,兵敗,歸裏。成祖即位,召之,託病不赴,遂被逮至京,下獄自經死。福王時諡剛節。博學知兵,尤深禪學。有《易齋集》、《無隱集》。 ► 1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