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舟漫興

溽暑逾三伏,新涼生五更。 臥便衾布薄,起覺帽紗輕。 樹擁孤村秀,霞橫極浦明。 官舟兩月路,今日渴心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溽暑(rù shǔ):指夏天潮溼而悶熱的氣候。
  • :超過。
  • 三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 五更:古時把一夜分爲五更,這裏指黎明時分。
  • :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

翻譯

夏天潮溼悶熱的日子超過了三伏天,在黎明時分新的涼意產生了。 睡下時就覺得衾被單薄,起來後感覺帽紗都變輕了。 樹木簇擁着孤立的村莊,使得村莊顯得秀麗,晚霞橫在水邊,使得水邊明亮。 在官船上走了兩個月的路程,今日內心的煩躁之感終於清除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經歷了溽暑之後,在新涼的五更時分的感受。詩中通過對氣候、睡眠感受、周圍景色以及自己心情的描寫,展現出一種清新、舒暢的氛圍。

首聯通過「溽暑逾三伏,新涼生五更」,對比了炎熱的夏天和黎明時分的涼意,給人一種從悶熱中解脫的感覺。

頷聯「臥便衾布薄,起覺帽紗輕」,從睡眠中的感受進一步強調了天氣的變化,讓人感受到涼爽帶來的舒適。

頸聯「樹擁孤村秀,霞橫極浦明」,描繪了樹木簇擁着村莊的秀麗景色以及晚霞橫在水邊的明亮之景,畫面優美,給人以美的享受。

尾聯「官舟兩月路,今日渴心清」,表達了詩人在官船上奔波了兩個月後,內心的煩躁在這新涼之時終於得到了清除,體現了詩人心情的愉悅和放鬆。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清新,傳達出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