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篇

· 劉炳
扶桑戢彩,崦嵫匿輝。六轡既逸,長戈莫揮。盛年不重,歔當以欷。 蘇秦未遇妻自機,百里去家炊扊扅。棲棲燕與雀,安知鴻鵠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扶桑(fú sāng):神話中的樹名,傳說日出於扶桑之下,常用來指代太陽升起的地方。
  • (jí)彩:收斂光彩。
  • 崦嵫(yān zī):山名,古代神話中太陽落下的地方。
  • (nì)輝:隱藏光輝。
  • (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和繮繩。
  • (xū):同「噓」,嘆息。
  • (xī):抽咽聲,嘆息。
  • 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早年出遊數歲,大困而歸,遭到家人的輕視。
  • :織布機。
  • 百里:百里奚,春秋時期虞國大夫,虞國滅亡後,他作爲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來的奴隸進入秦國,一度陷入困境。
  • 扊扅(yǎn yí):門閂。

翻譯

太陽從扶桑樹下升起,收斂了光彩,夕陽在崦嵫山落下,隱藏了光輝。繮繩已經放鬆,長戈也不再揮舞。美好的年華不會重來,只能嘆息感慨。 蘇秦沒有得到賞識時,妻子在織布機前自己忙碌,百里奚離開家鄉後,家中做飯缺少門閂。那些忙碌的燕子和麻雀,又怎麼能知道鴻鵠的悲哀呢。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象的變化起興,暗示時光的流逝和美好時光的不再。接着通過蘇秦和百里奚的故事,表達了人生在未得志時的困境和不被理解的悲哀。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燕雀的平凡與鴻鵠的高遠志向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有志向的人在困境中的無奈和悲傷。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簡練,富有感染力,讓人對人生的起伏和命運的無常有更深刻的思考。

劉炳

元明間江西鄱陽人,字彥炳。元順帝至正中,從軍於浙。元末詣朱元璋,獻書言事。平江西,授中書典籤。洪武中屢升大都督府掌記,除東阿知縣。旋以病告歸,年六十九卒。工詩,有《春雨軒集》。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