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歲除作八韻
註釋
- 癸卯歲除:癸卯年的除夕夜。「歲除」,指一年的最後一天,即除夕。
- 曙色(shǔ sè):黎明時的天色。
- 海國:近海地域。
- 微春:初春的氣息。
- 柏酒:即柏葉酒,古代習俗,春節時飲之,可以辟邪。
- 椒盤:盛有椒的盤子。古代習俗,農曆元旦用盤進椒,飲酒則取椒置酒中。
- 觀心:觀察自己的內心。
- 住:執着,停滯。
- 夙業(sù yè):前世的罪業;佛教語,指過去世所造的業。
- 忤世(wǔ shì):與世道不合。
- 三千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稱,泛指宇宙。
- 毗邪(pí xié):亦作「毗耶」,佛教語,這裏指維摩詰菩薩。
翻譯
雲霞散開,露出黎明的天色,海邊的國度泛起了初春的氣息。 憂愁從今晚離去,新的一年隨着明日到來而更新。 這裏的風光只是略有不同,鄉土風俗也並非完全地道。 在家中宴會上飲着柏葉酒,看到盛有椒的盤子便想起了故人。 觀察自己的內心不應執着停滯,前世的罪業難道沒有原因嗎? 與世俗不合並非因爲驕傲,心中懷有憂愁也未必是因爲貧窮。 狂放時應當自我滿足,事情過去後任憑時間去嗔怪。 擡頭仰望那廣闊的宇宙,維摩詰菩薩也沒有像我這樣的身軀。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癸卯歲除這一特殊時刻所作,描繪了歲除時的景象、感受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詩的開頭兩句通過描寫雲霞和海國的景色,烘托出新春將至的氛圍。「愁自今宵去,年隨明日新」表達了作者對新的一年的期待,希望憂愁能隨着過去的一年離去,新的一年帶來新的希望。
「風光聊自異,鄉俗未全真」則體現了作者對所處環境的感受,這裏的風光和鄉俗與他熟悉的有所不同,流露出一種淡淡的異鄉之感。「柏酒從家宴,椒盤憶故人」描繪了歲除時的傳統習俗,飲酒食椒,同時也勾起了作者對故人的思念。
接下來的幾句,作者從對外部環境的描寫轉向對內心的思考。「觀心應不住,夙業豈無因」表達了對內心世界的探索,認爲不應執着於某種觀念或情感,同時也思考了前世業因的問題。「忤世非關傲,懷憂未爲貧」則闡述了自己與世俗不合並非出於傲慢,心中的憂愁也並非因爲物質的貧困,而是對人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感悟。
「狂來須自得,事去任時嗔」體現了作者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在狂放時能夠自我滿足,事情過去後也能順其自然,不被過去的事情所困擾。
最後兩句「仰視三千界,毗邪無此身」,作者仰望廣闊的宇宙,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獨特,有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味。
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描繪了歲除時的情景,又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哲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