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分教陳宗穆奉旨還京四

· 鄭真
璧水衣冠被寵榮,沛中分教育羣英。 客氈不廢三餘學,家閥猶存五節名。 汗竹光寒秋月白,碧芸香暖午風清。 檄書催入天官選,金殿當頭覲聖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璧水:古代指貴族子弟學習的場所,這裏指學校。
  • 衣冠:古代指士人的服飾,這裏代指士人。
  • 寵榮:榮耀和尊榮。
  • 沛中:地名,這裏可能指沛縣,古代教育發達的地方。
  • 分教:分別教導。
  • 羣英:衆多英才。
  • 客氈:指在外的學子。
  • 三餘學:指利用閒暇時間學習。
  • 家閥:家族的門第。
  • 五節名:可能指家族中有五位有名望的人物。
  • 汗竹: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簡,這裏指書籍。
  • 碧芸:香草名,這裏形容香氣。
  • 檄書:古代官方文書,這裏指召集令。
  • 天官選:指朝廷的選拔。
  • 金殿:指皇宮中的大殿。
  • :朝見君主。

翻譯

在貴族子弟學習的場所,士人們受到了榮耀和尊榮,沛縣這個地方分別教導着衆多英才。 在外的學子不放棄利用閒暇時間學習,家族的門第中依然保留着五位有名望的人物的名聲。 書籍在秋月的寒光中閃耀,碧芸的香氣在午後的清風中繚繞。 召集令催促着進入朝廷的選拔,站在金殿之前,朝見聖明的君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陳宗穆在璧水學習的榮耀,以及他被召入朝廷的情景。詩中,「璧水衣冠被寵榮」一句,既展現了陳宗穆的學識和地位,也體現了當時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後文通過「客氈不廢三餘學」和「家閥猶存五節名」等句,進一步強調了陳宗穆的勤奮和家族的榮耀。最後兩句「檄書催入天官選,金殿當頭覲聖明」則預示了他即將步入朝廷,朝見君主,展現了他的仕途前景。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陳宗穆的讚美和對他未來的美好祝願。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