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通判煮雪窩詩

· 鄭真
一鐺鬆火焰初紅,座席春回造化功。 每笑詞臣慚黨尉,多煩諫省寄盧仝。 銀葩散彩蟲聲撲,玉液生香蚓竅通。 身世不隨流俗化,飄飄清思渺空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chēng):古代的一種鍋。
  • 鬆火:松木燃燒的火焰。
  • 黨尉:古代官職名,此處可能指某位官員。
  • 諫省:古代的諫官機構。
  • 盧仝:唐代詩人,此處可能指其詩作或風格。
  • 銀葩:銀色的花瓣,比喻雪花。
  • 玉液:美酒,此處比喻雪水。
  • 蚓竅:蚯蚓的洞穴,比喻微小的孔隙。
  • 流俗:流行的習俗。
  • 清思:清新的思考。
  • 渺空濛:形容思緒遙遠,模糊不清。

翻譯

一鍋松木火焰初紅,座位四周春意盎然,彷彿大自然的力量。 常常嘲笑那些詞臣,自愧不如黨尉,還多虧諫官機構寄來了盧仝的詩。 銀色的雪花散發出光彩,蟲鳴聲撲面而來,玉液般的雪水香氣四溢,彷彿蚯蚓的洞穴都通了。 我的身世不隨流俗而變化,飄飄然清新的思緒,遙遠而模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冬日煮雪的情景,通過鬆火、春意、雪花等自然元素,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清新思考的心境。詩中「鐺鬆火焰初紅」生動描繪了煮雪的場景,而「座席春回造化功」則巧妙地將春意與自然之力結合,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後文通過對黨尉、盧仝的提及,以及對雪花、雪水的比喻,進一步體現了詩人對清高生活的嚮往和對流俗的拒絕。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人生追求。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