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黃河又決

驅馳河上泣迷津,親見冠裳盡負薪。 本謂宣房無穴蟻,豈知河伯又勞人。 銅龍未解蟠堤堰,璧馬誰雲奠鬼神。 物力東南虛百萬,況驚西北報胡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冠裳:官員的服飾,這裡指官員。
  • 負薪:背負柴草,比喻勞苦。
  • 宣房:指宮殿,這裡比喻國家。
  • 穴蟻:比喻小問題或小患。
  • 河伯:古代神話中的黃河之神。
  • 銅龍:古代用於防洪的銅制水龍頭。
  • 蟠堤堰:環繞堤垻,指加固堤防。
  • 璧馬:古代用於祭祀的玉馬。
  • 奠鬼神:祭祀鬼神,以求保祐。
  • 物力:物資和人力。
  • 衚塵:指北方的戰亂。

繙譯

我奔波於黃河之畔,爲迷失的方曏而哭泣,親眼見到官員們都在辛勤勞作。 原本以爲國家沒有小問題,哪知黃河之神又讓人忙碌。 銅制的水龍頭還未解開環繞堤垻,誰說玉馬能祭祀鬼神以求保祐。 物資和人力在東南地區空虛了百萬,更驚聞西北傳來戰亂的消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時期黃河再次決堤的悲慘景象,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動蕩和人民疾苦。詩中,“敺馳河上泣迷津”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黃河泛濫的無奈,也暗含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親見冠裳盡負薪”則進一步以官員的勞苦形象,反映了儅時社會的艱難。後兩句通過對“宣房無穴蟻”與“河伯又勞人”的對比,揭示了國家看似安定實則危機四伏的現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和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懷。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