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三十六首

叢祠篝火作狐鳴,壟卒憑妖亦樹兵。 百二山河終瓦解,不須閭左戍長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叢祠:叢林中的祠堂。
  • 篝火:用竹籠罩着的火。
  • 狐鳴:狐狸的叫聲,這裏指神祕的預兆。
  • 壟卒:田間的農夫。
  • 憑妖:依靠妖異之事。
  • 樹兵:起兵,發動戰爭。
  • 百二山河:指國家的疆域。
  • 瓦解:崩潰,解體。
  • 閭左:古代城市中的貧民區。
  • 戍長城:守衛長城,指參與軍事防禦。

翻譯

叢林中的祠堂裏,篝火旁響起了狐狸的鳴叫,彷彿是神祕的預兆。田間的農夫,依靠着妖異之事,也開始了起兵反抗。國家的疆域,最終還是崩潰解體了。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需要貧民區的百姓去守衛長城。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叢祠篝火和狐鳴的神祕場景,以及壟卒憑妖樹兵的情節,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和民衆的反抗。詩中「百二山河終瓦解」一句,深刻表達了國家崩潰的悲慘景象。最後一句「不須閭左戍長城」,則帶有諷刺意味,暗示了即使百姓參與軍事防禦,也無法挽救國家的命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和無奈感慨。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