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河春望

東風吹暖拂纓塵,草樹依微入望新。 繡陌曉嘶金勒馬,畫簾春倚玉樓人。 陽和喜就他鄉色,遲暮偏憐擁褐身。 煙景五湖天共遠,斷腸歸雁數聲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纓塵:帽帶上的塵埃,比喻世俗的紛擾。
  • 依微:隱約,不明顯。
  • 繡陌:裝飾華美的道路。
  • 金勒馬:裝飾有金飾的馬勒,指華貴的馬。
  • 畫簾:裝飾精美的簾子。
  • 玉樓人:指樓中的美人。
  • 陽和:春天的溫暖和煦。
  • 遲暮:晚年,比喻晚年時光。
  • 擁褐身:穿着粗布衣服的身體,指樸素的生活。
  • 煙景:朦朧的景色。
  •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 斷腸:形容極度悲傷。

翻譯

春風溫暖,輕輕拂去帽帶上的塵埃,草木隱約可見,映入眼簾的是新生的景象。裝飾華美的道路上,早晨傳來金飾馬勒的馬嘶聲,裝飾精美的簾子後,春天裏倚在玉樓上的美人。春天的溫暖和煦,讓人在他鄉也能感受到,晚年時光,卻偏愛樸素的生活。朦朧的景色,五湖與天空一樣遙遠,春天裏,斷腸的歸雁發出幾聲哀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在浙江河畔的所見所感。詩中,「東風吹暖拂纓塵」一句,既表達了春天的溫暖,又暗含了詩人對世俗紛擾的超脫。後文通過對「繡陌」、「金勒馬」、「畫簾」、「玉樓人」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繁華景象。而「陽和喜就他鄉色,遲暮偏憐擁褐身」則表達了詩人對異鄉春色的喜愛,以及對樸素生活的嚮往。最後兩句「煙景五湖天共遠,斷腸歸雁數聲春」以景結情,抒發了詩人對遠方和時光流逝的感慨。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