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瞻拜:瞻仰禮拜。
- 三遷地:指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爲了教育孟子,三次搬家選擇良好的環境。
- 大剛:指孟子的剛正不阿。
- 仁義七篇:指《孟子》一書,共七篇,主要闡述仁義道德。
- 王□:此處缺字,可能指孟子的政治主張或影響。
- 宮牆:指孟廟的圍牆,也比喻學問的界限。
- 仰止:仰望,表示敬仰。
- 泰山岑:泰山的高峯,比喻孟子的學問和道德的高深。
翻譯
瞻仰禮拜這孟母三遷之地,古老的鬆杉在古殿的陰影中顯得更加莊嚴。孟子的剛正不阿之氣千古流傳,他的仁義道德思想在《孟子》七篇中得以體現。孟子的影響自古至今,他的教誨和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我站在孟廟的圍牆外,懷着敬仰的心情仰望,彷彿看到了泰山的高峯,那象徵着孟子學問和道德的高深。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孟子的深深敬仰和對孟母三遷故事的緬懷。詩中,「瞻拜三遷地」一句,既表達了對孟子的敬仰,也暗示了對孟母教育智慧的讚頌。「大剛千古氣,仁義七篇心」則直接讚美了孟子的道德品質和學術成就。結尾的「宮牆勤仰止,翹首泰山岑」則通過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孟子學問和道德的高深,以及詩人對孟子的無限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