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七載:七年。
- 賦歸來:指辭官歸隱。
- 柴門:用樹枝編扎的簡陋的門,常指貧苦人家。
- 故人:老朋友。
- 勸駕:勸人做某事,這裏指勸作者出仕。
- 明主:賢明的君主。
- 解憐才:懂得珍惜人才。
- 擊水:指擊水而飛,比喻奮發有爲。
- 鵬翮:大鵬的翅膀,比喻宏大的抱負或力量。
- 生身:出生,誕生。
- 鶴胎:比喻高潔的出身或品質。
- 瓊華臺:傳說中的仙境,這裏指美好的地方。
- 差可:勉強可以。
- 三臺:古代官名,這裏指高官。
翻譯
七年來我辭官歸隱,簡陋的門靜靜地關閉着。 老朋友們頻繁地勸我出仕,賢明的君主也懂得珍惜人才。 我慚愧沒有大鵬那樣擊水而飛的宏大抱負,我的出生如同高潔的鶴胎。 在瓊華臺畔做官,勉強可以與三臺高官並列。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鄧雲霄辭官歸隱後的心境與對未來的期望。詩中,「七載賦歸來」展現了作者長期的隱居生活,而「柴門靜不開」則進一步以門扉緊閉象徵其遠離塵囂的決心。儘管「故人頻勸駕,明主解憐才」,顯示出外界對他的期待與認可,但作者自謙「擊水慚鵬翮」,認爲自己缺乏大鵬展翅的雄心壯志。最後,「瓊華臺畔吏,差可並三臺」則透露出作者對未來仕途的些許期待,希望能在美好的環境中,與高官並肩。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