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晉原縣丞王叔潤兼簡主簿董仲石

· 鄭真
青霞仙子最風流,關陝山河紀壯遊。 鳧雁影高山日曉,鶴笙聲杳塞雲秋。 百篇體制諧金石,兩考才名動冕旒。 客底未忘青眼顧,欲憑鴻雁寄綢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霞仙子:指王叔潤,以其風流倜儻、超凡脫俗的特質喻之。
  • 關陝:指陝西一帶,古稱關中。
  • 鳧雁:野鴨和大雁,常用來形容水邊的景象。
  • 鶴笙:指仙鶴與笙樂,常用來形容仙境或高雅的景象。
  • :深遠,不見蹤影。
  • 冕旒:古代帝王的禮帽和禮帽前後的玉串,這裡指代朝廷。
  • 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的眼神。
  • 綢繆:纏緜,這裡指深厚的情誼。

繙譯

青霞仙子般的王叔潤最爲風流,他遊歷了壯麗的關陝山河。清晨,高山上的日光照耀著鳧雁的身影;鞦天,塞外的雲彩中廻蕩著遙遠的鶴笙聲。他的百篇詩文和諧如金石之音,兩年的才華名聲已震動朝廷。作爲客人,我未曾忘記他對我的青睞,想要通過鴻雁傳遞我對他深厚的情誼。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王叔潤的風流才情和壯遊經歷,通過“青霞仙子”、“關陝山河”等意象,描繪了其超凡脫俗的形象和壯濶的遊歷背景。詩中“鳧雁影高山日曉,鶴笙聲杳塞雲鞦”以對仗工整的句式,展現了清晨與鞦日的自然美景,同時寓含了對王叔潤高雅情操的贊美。末句表達了對王叔潤的深厚情誼和思唸之情,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真摯情感。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