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夢破:夢醒。
- 霜天:寒冷的天氣。
- 角一聲:號角聲。
- 起憑:起身依靠。
- 殘月:即將消失的月亮。
- 邊城:邊疆的城市。
- 門下三千客:指門下有許多食客,這裏比喻有許多人才。
- 胸中十萬兵:比喻心中有雄厚的軍事才能或策略。
- 地僻:地方偏僻。
- 雲深:雲霧繚繞,形容地方幽深。
- 高士榻:高人的牀榻,指隱居之地。
- 時危:時局危險。
- 淚滿逐臣纓:被流放的臣子淚水滿面。
- 心長髮短:心中有長遠的計劃,但實際能力有限。
- 慚圖報:慚愧於圖謀報國。
- 匣裏雙龍:指寶劍,比喻有才能但未被使用。
- 莫浪鳴:不要隨意發出聲響,比喻不要輕舉妄動。
翻譯
夢醒時,寒冷的天空中傳來一聲號角,我起身依靠着即將消失的月亮,眺望邊疆的城市。雖然門下有許多人才,但誰能擁有心中雄厚的軍事才能呢?地方偏僻,雲霧繚繞,是高人隱居之地,時局危險,被流放的臣子淚水滿面。我心中有長遠的計劃,但實際能力有限,慚愧於圖謀報國,寶劍在匣中,不要隨意發出聲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寒冷的霜天中夢醒,聽聞邊疆號角聲,起身憑月眺望邊城的情景。詩中,「門下三千客」與「胸中十萬兵」形成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時局和自身能力的深刻反思。後句通過「地僻雲深」和「時危淚滿」進一步抒發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個人無奈的情感。結尾的「心長髮短」和「匣裏雙龍莫浪鳴」則巧妙地表達了對報國無門的自責和對未來行動的謹慎態度。
鄧雲霄的其他作品
- 《 七夕前三日立秋紫煙樓小酌聽雨 》 —— [ 明 ] 鄧雲霄
- 《 吳子夜四時歡歌 》 —— [ 明 ] 鄧雲霄
- 《 湘江清十首 其三 》 —— [ 明 ] 鄧雲霄
- 《 吳門秋月十五首 》 —— [ 明 ] 鄧雲霄
- 《 甲子孟秋十九日西園公過訪鏡園步杜少陵遊何將軍山林十律韻投贈步元韻酬之同集者尹用平溫爾惇時溪橋初成十首 》 —— [ 明 ] 鄧雲霄
- 《 挽大總戎陳翼所先生死殉遼難六首 》 —— [ 明 ] 鄧雲霄
- 《 季夏望日博羅韓煦仲過訪鏡園晚泛木蘭堂玩月以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爲韻得六言十首 》 —— [ 明 ] 鄧雲霄
- 《 酬列仙韻之次日陳古民於在藻軒請仙題匾白玉蟾適至降筆補和餘新天兩韻詩另賦奉酬二首 》 —— [ 明 ] 鄧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