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皎皎

燭燭明月光,照我西南隅。 白露變嚴霜,歲序忽以除。 攬衣起躑躅,所思萬里餘。 夢見匪無歡,覺後空躊躕。 離憂勿複道,涕下沾裳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燭燭:明亮的樣子。
  • 皎皎:明亮潔白。
  • :角落。
  • 白露:鞦天的露水。
  • 嵗序:嵗月的順序,指時間。
  • 攬衣:拿起衣服。
  • 躑躅:徘徊不前。
  • :多。
  • :不是。
  • 躊躕:猶豫不決。
  • 裳裾:衣服的下擺。

繙譯

明亮的月光如此潔白, 照亮了我西南的角落。 鞦露已變爲嚴霜,嵗月悄然流逝。 我拿起衣服,起身徘徊,思唸的人遠在萬裡之外。 夢中相見雖有歡樂,醒來後卻衹有空虛的猶豫。 離別的憂愁不必再說,淚水已溼透了衣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孤獨的夜晚,詩人通過明月、白露、嚴霜等自然景象,表達了對遠方思唸之人的深切懷唸和無法排遣的離愁。詩中“夢見匪無歡,覺後空躊躕”一句,巧妙地表達了夢中相見的短暫歡樂與醒來後的無盡空虛,情感真摯動人。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唸之情。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