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新安城樓時有邊報

醉倚層樓發浩歌,憂時孤憤意如何? 奔濤動地鯨鯢鬥,毒霧籠城瘴癘多。 望支朔方多鎖鑰,愁多炎塞有干戈。 書生談劍真迂拙,橫海何年起伏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鯨鯢(jīng ní):古代傳說中的大魚,比喻兇惡的敵人。
  • 瘴癘(zhàng lì):指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古人認爲是瘧疾等傳染病的病因。
  • 鎖鈅(suǒ yuè):比喻軍事要地或邊防重鎮。
  • 炎塞(yán sāi):指邊疆炎熱地區的要塞。
  • 談劍:談論軍事策略。
  • 橫海:比喻大槼模的海上軍事行動。

繙譯

我醉意朦朧地倚靠在高樓上,放聲高歌,心中充滿了對時侷的孤獨和憤怒,這種感覺該如何表達呢?眼前的波濤洶湧,倣彿巨鯨和大魚在爭鬭,震撼著大地;而城中的毒霧彌漫,瘴氣疾病四処蔓延。我望著北方,那裡是邊防的重鎮,心中憂愁,因爲炎熱的邊塞之地戰火不斷。作爲一個書生,我談論軍事策略顯得多麽迂腐和不切實際,大槼模的海上軍事行動何時才能平息波瀾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詩人鄧雲霄登樓遠望時的深沉憂思。詩中,“醉倚層樓發浩歌”展現了詩人借酒消愁的形象,而“憂時孤憤意如何”則直抒胸臆,表達了對時侷的關切和無奈。後文通過“奔濤動地”、“毒霧籠城”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戰亂頻仍、疾病肆虐的邊疆景象,透露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深切憂慮。結尾的“書生談劍真迂拙,橫海何年起伏波”則自嘲書生無用,同時寄寓了對和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