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一帆”三句:指賈探春遠嫁。
爹孃:指賈政、王夫人。賈探春是庶出,爲賈政的小老婆趙姨娘所生,但她不承認自己的生身母親:“我只管認得老爺太太兩個人,別人我一概不管。”(《紅樓夢》二十七回)所以趙姨娘說她“沒有長翎毛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了”。
窮通:窮困和顯達。
序
《分骨肉》是《紅樓夢》中唱賈探春的判曲。骨肉指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係,“分骨肉”,是說兒女與父母永遠分離。賈府的三小姐賈探春渾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與同是庶出的姐姐“二木頭”賈迎春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王熙鳳和王夫人都畏她幾分、讓她幾分。在她的意識中,區分主僕尊卑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別深固。賈探春對賈府面臨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回這個封建大家庭的頹勢,但這隻能是心勞日拙,無濟於事。
賞析
對於賈探春這樣的人,作者是有階級偏愛和階級同情的。但是,作者沒有違反歷史和人物的客觀真實性,仍然十分深刻地描繪了這個形象,如實地寫出了她“生於末世運偏消”的必然結局。原稿中寫賈探春後來遠嫁的情節與續書不同。曲中“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也是她一去不歸的明證。“三春去後諸芳盡”,賈迎春出嫁八十回前已寫到,賈元春之死、賈探春遠嫁,根據她們的曲文和有關的脂硯齋批註,也都在賈府事敗之前,可能八十回後很快就會寫到,這樣,八十回後必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節發展相當緊張急遽,決不會像續書作者寫“四美釣游魚”那樣鬆散、無聊。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拋閃:拋棄,捨棄。
繙譯
在風雨中乘船行進千裡路途,把親人與家園,全都拋棄捨棄。害怕哭壞了年老的父母,告訴爹娘不要把孩兒掛唸。自古以來睏厄和顯達都有定數,團聚和分離難道沒有緣分?從現在起就分在兩地,各自好好保重求得平安。我走了啊,不要彼此牽掛!
賞析
這首曲子以簡潔而淒楚的語言,刻畫了與親人分別的痛苦和無奈。“一帆風雨路三千”形象地展現了路途之遙遠和艱辛,“拋閃”一詞更是深刻地表達出對骨肉親情的割捨之痛。“恐哭損殘年”躰現出對父母的擔心和孝順之情。接著強調命運的注定以及分離的無奈。最後直接表達出“奴去也,莫牽連”,既有決然又有不捨,讓人心生憐憫。全曲情感真摯,將那種分別的苦痛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反映出封建家族對人的情感的影響和傷害。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爲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233篇诗文
曹雪芹的其他作品
- 《 紅樓夢十二曲 · 其八 · 喜冤家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 · 第九十七回 · 林黛玉焚稿斷癡情 薛寶釵出閨成大禮 》 —— [ 清 ] 曹雪芹
- 《 金陵十二釵正冊賈探春 》 —— [ 清 ] 曹雪芹
- 《 金陵十二釵正冊李紈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 · 第八 · 比通靈金鶯微露意 探寶釵黛玉半含酸 》 —— [ 清 ] 曹雪芹
- 《 琴曲四章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 · 第十四回 · 林如海捐館揚州城 賈寶玉路謁北靜王 》 —— [ 清 ] 曹雪芹
- 《 李紈判詞 》 —— [ 清 ] 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