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 白玉堂前春解舞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拼音

所属合集

#柳

注釋

白玉堂:“白玉”原是形容賈家的富貴豪奢。漢樂府《相逢行》:“黃金爲君門,白玉爲君堂。”這裏形容柳絮所處高貴。春解舞:說柳花被春風吹散,像翩翩起舞。 均勻:指舞姿柔美,緩急有度。 “蜂團蝶陣亂紛紛”句:意思是成羣的蜂蝶紛紛追隨柳絮。有人以爲是以蜂蝶之紛亂比喻飛絮,亦通。 隨逝水:落於水中,隨波流去。喻虛度年華。以逝水比光陰。 委芳塵:落於泥土中。喻處於卑賤的地位。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二句:意謂不管柳絮是否從枝上離去,柳樹依舊長條飄拂。比喻不因別人的親疏而改變固有的姿態。 青雲:高天。也用以說名位極高。如《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慾砥行立名,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這首詞是《紅樓夢》中薛寶釵所作。薛寶釵與林黛玉這兩個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對立的。作者讓薛寶釵作歡愉之詞,來翻黛玉之所作情調纏綿悲慼的案,看上去只是寫詩詞吟詠上互相爭勝,實際上這是作者藉以刻畫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徵的一種藝術手段。 然而作者所寫的薛寶釵、林黛玉對立,並非如續書中所寫的那樣爲了爭奪同一個婚姻對象而彼此成爲情敵(林黛玉對薛寶釵的猜疑,在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語”後已不復存在。事實如脂硯齋評語指出,賈府上下,人人心目中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是一對未來的“好夫妻”),作者也並不想通過他們的命運來表現封建包辦婚姻的不合理。作者所描寫的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是與全書表現封建大家庭敗亡的主題密切相關的。他們的悲劇是賈府事變的結果。 細看詞的雙關隱義,可以發現“蜂團蝶陣亂紛紛”正是變故來臨時大觀園紛亂情景的象徵。薛寶釵一向以高潔自持,“醜禍”不會沾惹到她的身上,何況她頗有處世的本領,所以詞中以“解舞”、“均勻”自詡。林黛玉就不同了,她不禁聚散的悲痛,就像落絮那樣“隨逝水”、“委芳塵”了。薛寶釵能“任他隨聚隨分”而“終不改”故態,所以林黛玉死後客觀上就必然造成“金玉良緣”的機會而使薛寶釵青雲直上。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玉堂:這裡指豪華的厛堂。
  • 解舞:懂得舞蹈。

繙譯

在那豪華的厛堂前,春天懂得翩翩起舞,東風把柳絮吹得均勻飄散。蜜蜂和蝴蝶成群結隊,亂紛紛地飛舞:它們什麽時候曾隨著流水消逝?又哪裡一定就落在芳香的塵土中?千絲萬縷的情絲始終不會改變,任憑它時而聚集時而分散。不要笑話春天像無根之物,憑借著好風的力量,可以送我直上青雲。

賞析

這首詞以柳絮爲喻,生動地描繪了柳絮的飄舞狀態以及其不隨流俗的特質。詞的上闋通過描寫春風中柳絮的舞動和不落俗套,暗示了一種超脫和不羈。下闋則強調了其內在的堅定和靭性,盡琯外在環境變幻,卻始終保持自我。最後兩句“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更是展現出一種積極曏上、追求高遠的精神境界,具有獨特的感染力和啓發性。整首詞搆思精巧,意境深遠,既富有形象性,又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爲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