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釋子:指佛教僧人。
- 禪香:指寺廟中焚燒的香,常用來比喻禪宗的修行。
- 暮閤:指傍晚時分的寺廟。
- 卿靄:指輕柔的雲霧。
- 擁錫:指僧人手持的錫杖,象徵其修行身份。
- 談經:指僧人講解佛經。
- 解空:佛教術語,指理解空性,即萬物皆空,無自性。
- 貞際:指真實的境界或狀態。
- 亡機:指無機心,即無世俗的機巧和算計。
翻譯
佛教僧侶們住在雲霧繚繞的房間,他們的心無所求,自然而然地依偎在一起。 禪宗的香氣與傍晚的寺廟相融合,輕柔的雲霧染上了春天的衣裳。 僧人們手持錫杖,孤獨的身影彷彿漂浮在空中,他們講解佛經時,五色的光芒閃耀。 他們理解空性,無處不在,真實的境界本就無世俗的機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佛教僧侶在雲霧繚繞的山房中的生活狀態,通過「禪香」、「暮閤」、「卿靄」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氛圍。詩中「擁錫孤浮影,談經五色輝」形象地表現了僧侶們修行的場景,而「解空何處所,貞際本亡機」則深刻表達了佛教的空性思想和無機心的境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黃省曾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勉之,號五嶽。黃魯曾弟。通《爾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鄉榜,而會試累不第。從王守仁、湛若水遊,又學詩於李夢陽,以任達跅弛終其身。有《西洋朝貢典錄》、《擬詩外傳》、《客問》、《騷苑》、《五嶽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
黃省曾的其他作品
- 《 山陰郡守南子大吉招飲大觀堂一首 》 —— [ 明 ] 黃省曾
- 《 醉後歌一首 》 —— [ 明 ] 黃省曾
- 《 宴客園聞樂二首 其二 》 —— [ 明 ] 黃省曾
- 《 置酒高堂上一首 》 —— [ 明 ] 黃省曾
- 《 效陶淵明讀山海經二十四首 》 —— [ 明 ] 黃省曾
- 《 高士頌九十一首 其七十二 丘訢 》 —— [ 明 ] 黃省曾
- 《 高士頌九十一首 其四十 陳仲子 》 —— [ 明 ] 黃省曾
- 《 壬午對鏡一首 》 —— [ 明 ] 黃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