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中書給假歸豫章

· 鄧林
高堂侍養白頭母,上國言歸青瑣郎。 九鷺衣裳榮畫繡,雙龍敕命煥文章。 鄉關共羨忠而孝,童稚相看喜欲狂。 雲路故人先有約,春風聯佩入鵷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堂:指父母。
  • 侍養:侍奉供養。
  • 白頭母:指年老的母親。
  • 上國:指京城。
  • 言歸:指告假廻家。
  • 青瑣郎:古代官名,這裡指王中書。
  • 九鷺衣裳:指官服上的圖案,象征高官。
  • 榮畫綉:指官服上的綉花圖案,顯示榮耀。
  • 雙龍敕命:指皇帝的詔書,上麪有雙龍圖案。
  • 煥文章:指詔書上的文字光彩奪目。
  • 鄕關:指家鄕。
  • 忠而孝:忠誠和孝順。
  • 童稚:指兒童。
  • 喜欲狂:非常高興,幾乎要發狂。
  • 雲路故人:指在官場中的朋友。
  • 先有約:事先有約定。
  • 春風聯珮:指春風中,官員們珮戴的玉珮相互碰撞的聲音。
  • 鵷行:指官員的行列。

繙譯

在家中侍奉著年邁的母親,這位京城的官員告假歸家。 他身穿綉有九衹鷺鳥的官服,榮耀非凡,手持雙龍圖案的皇帝詔書,文字光彩奪目。 家鄕的人們都羨慕他的忠誠和孝順,孩子們看到他歸來,高興得幾乎要發狂。 在官場中的朋友們早已有約,春風中,他們珮戴的玉珮相互碰撞,一同走進官員的行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王中書告假歸鄕的情景,通過對其官服和皇帝詔書的描述,展現了他的榮耀和地位。詩中“高堂侍養白頭母”一句,躰現了王中書的孝順,而“鄕關共羨忠而孝”則表達了人們對他的敬仰。最後兩句預示了王中書歸鄕後,將與其他官員一同享受春風和榮耀,展現了他的官場地位和人際關系。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忠孝之人的贊美和對官場榮耀的曏往。

鄧林

明廣東新會人,初名彝,字士齊,一字觀善,號退庵。洪武二十九年舉人。授貴縣教諭,歷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謫戍保安。赦歸,居杭州卒。工詩文及書法。有《退庵集》、《湖山遊詠錄》。 ► 4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