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

· 鄭潛
山從遠浦盡,路向斷橋過。 破屋鳴春雨,寒潮送晚波。 故人耀華轂,小隱隔蓬窩。 出處從吾好,前川寄一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 斷橋:橋名,在杭州西湖白堤上。
  • 華轂:華美的車子,比喻顯貴。
  • 小隱:隱居於山林。
  • 出處:指出仕和隱居。
  • 一蓑:一件蓑衣,這裏指隱居生活。

翻譯

山巒在遠方的水濱盡頭逐漸消失,道路穿過斷橋向前延伸。 破舊的屋檐下,春雨淅淅瀝瀝地敲打着,寒潮帶來了傍晚的波濤。 舊時的朋友如今顯貴,乘坐着華麗的車子,而我則隱居在山林之中,與世隔絕。 無論是出仕還是隱居,都隨我喜好,我在前方的河流邊寄託着一件蓑衣,象徵着我的隱居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隱士生活的畫面,通過對比顯貴與隱居的不同生活狀態,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自得其樂的心態。詩中「破屋鳴春雨,寒潮送晚波」一句,以自然景象的描繪,增強了隱居生活的寧靜與恬淡。而「故人耀華轂,小隱隔蓬窩」則通過對比,突出了隱居生活的超然與自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