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朱子中太守見寄

· 鄭潛
萬壑千巖路欲迷,雲中仙館晝聞雞。 不嫌小室名匏寄,更擬危巢伴鶴棲。 磻石會當來幣聘,柴扉難可著輪蹄。 自憐貧病身無補,乞與殘年壽菊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腳作詩。
  • 太守:古代官職名,相當於現代的市長或州長。
  • 匏寄:匏瓜中的寄居,比喻簡樸的生活。
  • 磻石:傳說中姜太公釣魚時所用的石頭,比喻等待時機。
  • 幣聘:用財物聘請,指受到重用。
  • 柴扉:用樹枝編成的門,形容簡陋的居所。
  • 輪蹄:車輪和馬蹄,泛指車馬。

翻譯

在萬壑千巖中,道路似乎迷失了方向,雲中的仙館裏,白晝也能聽到雞鳴。 不介意簡樸的生活,名爲匏寄的小室,更願意在高巢中與鶴爲伴。 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像姜太公那樣,被重用而來到磻石旁,但簡陋的柴扉難以接待車馬。 我自憐貧病,對世無補,只希望能與殘年的菊花一樣長壽。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事的淡泊態度。詩中「萬壑千巖路欲迷」描繪了深邃的自然景觀,而「雲中仙館晝聞雞」則增添了一絲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人不慕榮華,寧願「匏寄」小室,與鶴爲伴,體現了其高潔的情操。末句「乞與殘年壽菊齊」則流露出對平淡生活和長壽的渴望,反映了詩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