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仁以使君天上來六詩投贈遂歌山中人次韻答之

· 鄭潛
我本山中人,樵歌紫陽雪。 攀桂遊文場,觀潮渡江浙。 自慚駑鈍質,鞭策殊汗血。 勝地屢登臨,蟾光幾圓缺。 煮石驚羊羣,汲泉分雀舌。 簞瓢常晏如,粱肉厭饕餮。 早歲際昇平,壯懷彌激烈。 中年罹憂患,空負持憲節。 孤桐韻逾清,野鶴心更潔。 君愛秋螢飛,乍明還易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樵歌:樵夫的歌謠,這裏指山中的自然之聲。
  • 紫陽雪:紫陽山的雪,紫陽山是山名,雪指山上的雪景。
  • 攀桂:古代指科舉考試,這裏指參加科舉。
  • 觀潮:觀賞潮水,這裏指觀賞江浙一帶的潮汐。
  • 駑鈍質:指自己資質平庸。
  • 鞭策:激勵自己努力。
  • 汗血:比喻辛勤努力。
  • 蟾光:月光。
  • 煮石:比喻艱苦的生活。
  • 雀舌:茶葉名,這裏指品茶。
  • 簞瓢:指簡樸的生活。
  • 晏如:安然自得的樣子。
  • 粱肉:指美食。
  • 饕餮:古代傳說中的貪食怪獸,這裏指貪吃。
  • 昇平:指社會安定。
  • 罹憂患:遭遇憂患。
  • 持憲節:指擔任官職。
  • 孤桐:孤獨的桐樹,比喻孤獨高潔。
  • 韻逾清:音韻更加清脆。
  • 野鶴:比喻隱逸高潔的人。
  • 秋螢:秋天的螢火蟲。

翻譯

我本是山中之人,聽着樵夫的歌謠,欣賞紫陽山的雪景。我曾參加科舉考試,也曾在江浙一帶觀賞潮汐。自知資質平庸,卻仍努力不懈,如同汗血般辛勤。我多次登臨勝地,月光已幾度圓缺。我過着艱苦的生活,煮石爲食,品茶爲樂。我滿足於簡樸的生活,對美食已感到厭倦。早年生活在安定社會中,壯志滿懷。中年遭遇憂患,空有官職卻無所作爲。我如孤獨的桐樹,音韻更加清脆,心境更加高潔。你喜愛秋天的螢火蟲,它們雖美卻易逝。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山中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俗的淡泊。詩中,「樵歌紫陽雪」等句描繪了山中的自然美景,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的親近和嚮往。同時,通過「煮石」、「簞瓢」等意象,展現了作者簡樸的生活態度和對物質享受的超越。詩末以「秋螢」爲喻,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暫和人生的無常,增添了詩的哲理意味。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