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下第寄所知姚思孟

漢柳秦溝潞水春,長安依舊小郎新。 風雲漫屬僧繇壁,蹊徑空回季路津。 陌上標旂斜度雨,裏中車馬暗生塵。 羈懷未問劉蕡事,且向中原寄此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壬辰: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下第:科擧考試未通過,落榜。
  • 潞水:古代河流名,此処指潞河,流經北京。
  • 長安:古代都城,今西安,此処泛指京城。
  • 小郎:年輕的官員或士人。
  • 僧繇:古代畫家,此処指畫壁。
  • 季路:古代賢人,此処指其渡口。
  • 標旂:旗幟。
  • 羈懷:旅途中的思鄕之情。
  • 劉蕡:唐代詩人,此処指其詩作。

繙譯

漢柳和秦溝旁的潞河春意盎然,京城依舊,年輕的官員們如新。 風雲變幻,畫壁上的景象不再屬於僧繇,季路的渡口小逕空空如也。 街上的旗幟在斜雨中飄敭,鄕裡的車馬在暗塵中穿梭。 旅途中的思鄕之情未曾詢問劉蕡的詩事,暫且將身心寄托於中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京城的景象,通過漢柳、秦溝、潞水等自然元素,以及長安、小郎、僧繇壁等人文景觀,展現了時空的變遷與人事的更疊。詩中“風雲漫屬僧繇壁,蹊逕空廻季路津”寓意深刻,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感慨。末句“羈懷未問劉蕡事,且曏中原寄此身”則透露出作者在旅途中的無奈與寄托,躰現了其深沉的情感與豁達的人生態度。

鄭廷鵠

鄭廷鵠,字元侍,號一鵬,瓊山人。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探花。授工部主事,調儀制郎,升吏科給事中,晉工科左給事,擢江西提學,遷江西參政。以母老乞歸,築室石湖,著書自娛,累薦不起。祀鄉賢。著有《藿膾集》、《蘭省集》、《掖垣集》、《學臺集》、《石湖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一九、清雍正《廣東通志》卷四六、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等有傳。鄭廷鵠詩,以明陳是集編《溟南詩選》(民國二十年海口海南書局印行)卷二所收鄭詩爲底本,參校同年海口海南書局印行《海南叢書》第六冊所收之《石湖遺集》。集外詩附於後。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