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涼至夜分聞笛聲

獨坐方亭海月孤,東風樓上報更壺。 香銷人定涼初至,露下天高暑若無。 何處落梅吹綠水,幾回高枕就青奴。 嶺壖五月空惆悵,半夜雞聲起壯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夜分:夜半。
  • 更壺:古代計時用的壺。
  • 香銷:香燒完了。
  • 露下:露水降落。
  • 落梅:指《梅花落》,古笛曲名。
  • 青奴:古代指竹夫人,一種夏季取涼的器具。
  • 嶺壖:山嶺的邊緣。
  • 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哀傷。
  • 雞聲:雞鳴聲,常用來象征黎明和新的開始。

繙譯

我獨自坐在方亭中,海上的月亮孤獨地照耀著,東風樓上傳來了報時的更壺聲。香已經燒完,人們已經安睡,涼意初至,露水降落在天高氣爽的夜空,暑氣似乎消失了。不知何処傳來了《梅花落》的笛聲,吹拂著綠水,我多次起身,依靠著青奴高枕。五月裡,我在山嶺的邊緣感到空虛和惆悵,但半夜的雞鳴聲激起了我的壯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夜晚的靜謐與孤獨,通過自然景象和聲音的細膩描寫,表達了詩人在夜深人靜時的內心感受。詩中“海月孤”、“露下天高”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然物外的意境,而“落梅吹綠水”、“雞聲起壯圖”則透露出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鄭廷鵠

鄭廷鵠,字元侍,號一鵬,瓊山人。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探花。授工部主事,調儀制郎,升吏科給事中,晉工科左給事,擢江西提學,遷江西參政。以母老乞歸,築室石湖,著書自娛,累薦不起。祀鄉賢。著有《藿膾集》、《蘭省集》、《掖垣集》、《學臺集》、《石湖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一九、清雍正《廣東通志》卷四六、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等有傳。鄭廷鵠詩,以明陳是集編《溟南詩選》(民國二十年海口海南書局印行)卷二所收鄭詩爲底本,參校同年海口海南書局印行《海南叢書》第六冊所收之《石湖遺集》。集外詩附於後。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