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淵明讀山海經二十四首

岪鬱流波山,流波浮東海。 黃帝得蒼夔,爲鼓幾千載。 振橛威四方,煥然生風采。 帝去鼓聲息,沉吟世移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岪鬱(fú yù):形容山勢高聳、草木茂盛的樣子。
  • 流波山:神話中的山名,據說山上有流水,水中有寶石。
  • 蒼夔(cāng kuí):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獸,形狀似牛,衹有一衹腳,能發出雷鳴般的聲音。
  • 振橛(zhèn jué):敲擊鼓槌。
  • 威四方:震懾四方。
  • 煥然:光彩奪目的樣子。
  • 沉吟:此処指深思或感慨。
  • 世移改:時代變遷。

繙譯

山勢高聳、草木茂盛的流波山,流水從東海飄浮而來。 黃帝得到了神獸蒼夔,用它制成的鼓聲傳了幾千年。 敲擊鼓槌,威震四方,光彩奪目,生出風採。 黃帝離去後,鼓聲也停止了,深感時代已經變遷。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黃帝與蒼夔的故事,展現了古代神話的魅力和歷史的深遠。詩中“岪鬱流波山”一句,以生動的意象描繪了山的高聳和水的流動,爲後文的神話故事鋪墊了背景。後文通過對黃帝得蒼夔制鼓、鼓聲威震四方的描述,展現了黃帝的威嚴和古代文化的煇煌。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感慨,使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

黃省曾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勉之,號五嶽。黃魯曾弟。通《爾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鄉榜,而會試累不第。從王守仁、湛若水遊,又學詩於李夢陽,以任達跅弛終其身。有《西洋朝貢典錄》、《擬詩外傳》、《客問》、《騷苑》、《五嶽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