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禁鍾:古代宮中或官署中的報時鍾聲。
- 五更:古代將一夜分爲五更,五更即淩晨三點至五點。
- 鳴珮:古代官員上朝時腰間所珮的玉器,行走時發出聲響。
- 玉筍班:比喻官員行列整齊美好,如同玉筍排列。
- 老我:自謙之詞,意指自己年老。
- 魚上竹:比喻事情難以成功,如同魚上竹竿。
- 判郡:擔任郡守。
- 筆移山:比喻文筆有力,能移山倒海。
- 黃金已盡:比喻財富耗盡。
- 舊學相推:指舊時的學問互相推崇。
- 祇厚顔:衹是厚著臉皮。
- 會別:相會後分別。
- 承恩:受到恩寵。
繙譯
在禁鍾聲中,五更天即將結束,我曾與同僚們一起鳴珮上朝,位列如玉筍般整齊的官員之中。如今我年老,官職如同魚上竹竿般難以有所作爲,而你卻能以筆力移山,擔任郡守。我的財富已經耗盡,難以再像客人那樣款待你,我們舊時的學問雖然互相推崇,但我現在衹能厚著臉皮麪對。我們匆匆相會後又分別,情感難以平息,我受到恩寵,將會長久地南歸。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涯的感慨和對友人的不捨。詩中通過“禁鍾聲裡五更殘”和“鳴珮曾聯玉筍班”描繪了官員早朝的場景,展現了詩人曾經的榮耀。而“老我作官魚上竹”和“多君判郡筆移山”則形成了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官場生涯的無奈和對友人才華的贊賞。最後,詩人以“黃金已盡難爲客”和“舊學相推祇厚顔”自嘲,流露出對友人的愧疚和不捨,情感真摯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