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雜興五首

· 鄭潛
讀易北窗前,不知日已暝。 新月懸林端,松風灑蘿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易經》,又稱《周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學書籍。
  • (míng):日落,天黑。
  • :懸掛。
  • 蘿徑:被藤蘿覆蓋的小路。

翻譯

在北窗前閱讀《易經》,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暗。 新月懸掛在林梢,松林間的風聲灑落在被藤蘿覆蓋的小徑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山居讀書的寧靜夜晚。詩中,「讀易北窗前」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易經》的研讀,又暗含了詩人對學問的追求。而「不知日已暝」則進一步以時間的流逝,來體現詩人沉浸於書中的忘我狀態。後兩句「新月懸林端,松風灑蘿徑」則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幽靜、清新的山居夜晚氛圍,使讀者彷彿能感受到那份寧靜與深遠。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學問的執着追求。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