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五首

· 鄭潛
兩山之間六七裏,一嶺上頭千百盤。 木杪見天披宿霧,雲根坐石漱風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木杪(miǎo):樹梢。
  • 雲根:山石。
  • :沖刷,洗滌。
  • 風湍:急流的風。

翻譯

在兩座山之間穿行,路程約有六七里,登上嶺頂,山路蜿蜒千百回。 從樹梢間望見天空,晨霧漸漸散去,坐在山石上,感受着風急流過的清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行的景象,通過「兩山之間」、「一嶺上頭」等詞語,展現了山路的曲折與險峻。後兩句「木杪見天披宿霧,雲根坐石漱風湍」則細膩地刻畫了山中的自然美景,晨霧散去,天空顯現,山石間風聲呼嘯,給人以清新脫俗之感。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熱愛與嚮往。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